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信息來源已贅述在文章結尾。
2025年3月25日。
一個消息讓麗江華坪女高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這所由張桂梅校長一手創辦的“全女高中”。
即將在2025年被授予“文明校園”的榮譽頭銜。
作為一所用17年時間將2000多名大山女孩送出山區的功勛學校。
華坪女高的成就離不開張桂梅校長和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
而在眾多教師中,有一個人的存在顯得格外特別。
她叫周麗云,是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中谷雨角色的原型人物。
明明有機會走出大山,卻毅然放棄了編制回到母校任教。
為了留校,她甚至與張校長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留校后,她又承受了炒作、作秀等質疑的聲音。
如今距離她回到母校已經過去了十個年頭。
人到中年的她,是否曾經后悔過呢?
“命運多舛”:童年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提到周云麗的故事,那真是一段“逆襲傳奇”。
她出生在華坪縣永興鄉的一個彝族村寨。
母親在她1歲時因病去世,父親患有小兒麻痹癥。
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親殘疾的身體,在貧瘠的土地上辛苦耕種來維持。
在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
6歲的一場高燒,讓她永遠失去了右眼的視力。
盡管如此,她從未想過放棄學業。
靠著自己的努力,她成功考上了縣里的民族中學。
中考成績公布時,周云麗和姐姐一起考上了高中。
但當她們拿著超過分數線的成績單回到家時。
卻看到父親蹲在門檻上,用粗糙開裂的手掌反復摩挲著借據。
姐妹倆都清楚家中的狀況。
就在她們猶豫不決的時候。
姐姐主動站了出來。
表示自己要輟學打工,供成績更好的妹妹繼續讀書。
然而父親堅決不同意。
就在這時,免費女子高中招生的消息成為了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周父聽說有一位張老師創辦了一所專門面向貧困女孩的學校。
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領著兩個女兒找到了張老師。
到了學校之后,她們驚訝地發現。
這里不僅免學費,連被褥、行李都準備好了。
父親顫抖著將兩個女兒托付給了張老師。
張桂梅當時脫口而出的一句“這里就是你們的家”。
讓這位從不落淚的硬漢濕潤了眼眶。
2008 年 9 月。
周云麗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走進華坪女高。
在塵土飛揚的操場上,她第一次聽到了改變命運的誓言:
"我生來就是高山......"
當時的華坪女高,教室漏水、操場泥濘。
沒有獨立的廁所和食堂。
吃飯需要搶,上廁所需要排隊,還要忍受隔壁高中投來的異樣目光。
但張桂梅的“紅色教育”卻激發了這群女孩的斗志。
軍訓、唱紅歌、誦讀黨章……
在華坪女高的三年,周云麗像一塊海綿,瘋狂吸收知識。
清晨5點起床背書,深夜蜷縮在宿舍走廊補課。
張桂梅的“革命故事”和“紅歌”成了她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2011年,她以超出一本線的成績考入云南師范大學。
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
后來的周云麗回憶道:
“能成為女高第一屆學生,是我一生最大的幸運?!?/p>
然而,這所學校給學生們帶來希望的同時。
也讓不少年輕、有能力的教師望而卻步。
華坪女高的“師資流失”,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月薪不足3000元、宿舍漏水、三餐簡陋。
與城市教師“光鮮亮麗”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
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態。
從備課到深夜,再到凌晨陪讀,常常面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
最難以接受的。
還是山區封閉的環境和晉升無望的困境。
因為這些原因。
年輕教師來了又走,留下率不到10%。
面對教師流失的問題,張桂梅的應對方式堪稱“壯烈”。
沒有人接班,她就親自上陣。
即便身患23種疾病,雙手纏滿繃帶。
她依然堅持凌晨5點陪學生晨讀,深夜最后一個離開教室。
工資全部補貼給學生,自己常年吃咸菜泡面。
甚至變賣丈夫遺物助學。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這句誓言成了她留住年輕教師的“無聲教材”。
也深深觸動了周云麗的心靈。
張桂梅的“叛逆”學生:從“逃離大山”到“回歸大山”
2015年,大學畢業的周云麗面臨著人生的重要抉擇。
一邊是麗江市寧蒗縣城的教師編制。
工作穩定、收入可觀。
另一邊是華坪女高代課老師的空缺,薪資微薄、條件艱苦。
這兩份差距明顯的工作。
就算是小孩子也知道應該優先選擇哪一個。
但周云麗卻說:“聽說母校缺老師,我整夜睡不著覺。”
最終,她撕毀了縣城入職協議,堅定地回到了華坪女高。
這一決定讓親友感到震驚:“多少人擠破頭搶編制,你倒好,往山里鉆?”
面對質疑,她只回答:
“沒有張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母校需要我,我必須回來?!?/p>
然而,重返母校的周云麗,面臨的挑戰遠超她的預期。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
她要面對父親年邁多病,姐姐遠嫁的困境。
獨自支撐起整個家庭。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新教師。
她既要追趕教學進度,又要應對基礎薄弱的學生。
深夜備課、刷題到凌晨成為日常。
甚至因壓力過大偷偷哭泣。
但最讓她難過的,還是網上的留言和嘲諷。
有人嘲笑她“浪費學歷”“作秀”。
更有人質疑:“放棄編制,早晚后悔!”
就連張桂梅也曾擔憂:“回來容易,堅持難?!?/p>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周云麗,卻用實際行動回應了這些質疑。
她把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捐給了母校,資助學妹們的生活費。
連續9年擔任高三班主任。
她的學生中,有考上浙大的醫學博士。
有成為邊防戰士的彝族女孩。
更多的是像她一樣選擇回到基層的師范生。
她的“叛逆”,正是對張桂梅精神的傳承。
張校長曾說“走出大山就別回頭”。
但周云麗用行動詮釋了另一種答案。
回頭,是為了托舉起更多人的未來。
如今,她不僅是骨干教師,還參與招生、家訪。
用自己的經歷說服家長送女孩讀書。
回到母校教學十年。
她依舊保持著 "拼命三娘" 的作息。
清晨 5 點的起床號,深夜 12 點的查寢燈。
辦公桌抽屜里永遠備著止痛藥。
她的班級數學成績連續多年全縣第一。
無數曾想輟學的女孩因她重燃斗志。
2024年,電視劇《山花爛漫時》熱播。
劇中以周云麗為原型的“谷雨”的成長歷程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
教師節那天,她送給張桂梅一束花。
寫下“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話語,這也是周云麗人生的真實寫照。
如今張桂梅已年近七旬,疾病纏身。
而周云麗則被視為她的下一任接班人。
如今,她培養的學生中,有人考入重點大學,有人回鄉支教。
更多人喊出“長大后,我要成為你”的誓言。
網友感嘆:“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閉環!”
結語
從 “走出大山” 到 “回到大山”。
周云麗用17年完成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教育輪回。
她的故事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日復一日的堅守。
當被問及是否后悔放棄編制時。
周云麗只愿用行動作答。
在她的辦公桌上,泛黃的教案本里夾著張桂梅校長年輕時的照片。
那個穿著褪色襯衫的身影,正與講臺上的自己漸漸重合。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她的選擇像一記重錘,叩問著每個人。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值得”?
或許答案就在華坪女高的晨讀聲中。
在女孩們走出考場時的笑臉上。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張桂梅創建的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擬獲“文明校園”命名.極目新聞.2025-03-25
特別策劃丨“我想成為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環球網.2022-09-10
張桂梅和她的女孩們:從改變一個人到影響三代人.紅星新聞.2020-12-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