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還在虧損泥潭掙扎。
3月27日晚,呷哺呷哺發布2024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收47.55億元,同比下降19.7%;歸母凈利潤為-4億元,較上年的約2億元虧損翻了一倍。
這已是呷哺呷哺連續四年虧損,2021年—2023年,公司虧損額分別為2.93億元、3.53億元、2億元,四年時間累計虧損達12.46億元。虧損這些年,其股價也一路下行,逐漸淪為“仙股”,3月28日收盤價0.86港元,下跌1.15%。
呷哺呷哺近五年股價走勢
呷哺呷哺將去年虧損加劇的原因歸咎于兩個方面。一是餐飲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消費持續疲軟且降級,使得旗下品牌營收下降,高端品牌湊湊仍處虧損狀態;二是因部份餐廳關閉及持續虧損等因素導致的閉店及減值損失等合計約2.6億元。
2024年,餐飲行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方面,大量中小餐廳因市場競爭激烈而倒閉或退出市場;另一方面,新增注冊餐飲企業接近360萬家,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同時,消費者消費更加謹慎,人均消費下滑,對性價比和高質量的要求依然較高。
在此背景下,公司去年關閉了138間呷哺呷哺品牌餐廳,并新開了65間,年末餐廳數量由上年的的833間降至760間,凈減少73間。
結合經營數據來看,2024年,呷哺呷哺餐廳顧客人均消費從上年的62.2元,降至54.8元,下滑約12%;翻座率從2.6倍,微降至2.5倍;同店銷售額也下降23%以上。
多項核心經營指標下滑,加之餐廳數量減少,去年呷哺呷哺品牌收入為26.29億元,同比下降超13%,貢獻公司55%以上收入。
除了呷哺呷哺品牌,旗下定位高端的湊湊餐廳也未能擺脫消費低迷趨勢。
2024年,湊湊餐廳實現收入19.48億元,較上年的26.52億元下降超26%,占總收入的比重約41%。
同時,湊湊餐廳的多項經營指標也在下降,翻枱率由2.0倍降至1.6倍;顧客人均消費從142.3元降至123.5元,下滑13.2%,2022年該指標還在150元以上;同店銷售額更是下降超三成。其經營指標降幅明顯超過呷哺呷哺餐廳。
左宇 攝
公司解釋,由于經濟下行影響,湊湊餐廳堂食客流未能完全恢復,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已經從去年開始通過線上平臺引流至堂食消費。
目前美食團購平臺上,湊湊餐廳在上海地區推出了188元的雙人工作日午市套餐,顧客人均消費可低至94元。照此趨勢,接下來湊湊餐廳的顧客人均消費或許會進一步下滑。
餐廳數量也有減少。2024年,公司新開了13間湊湊餐廳,也關閉了73間,截至年底僅剩197間,凈減少60間。這也意味著,至2024年末,呷哺呷哺公司旗下營業餐廳總數已經降到1000家以下,為957家,凈減少133家。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環境復雜這一因素客觀存在,但企業經營也很關鍵。對比火鍋業同行,去年海底撈收入、利潤均取得一定上漲,且餐廳翻臺率也回升至4.1次/天。
進入2025年,呷哺呷哺公司對旗下兩個品牌采取了不同的擴店策略。
其中,呷哺呷哺品牌規劃2025年開業餐廳不低于95間,翻座率至少為3倍,旨在提升呷哺品牌號召力和影響力,進一步鞏固原有餐廳市場占有率;湊湊則采取謹慎的開店策略,僅會選擇大陸地區優質商場進駐開店,與強勢品牌的知名商業地產聯合提升品牌勢能,重質不重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