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國際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日,歐盟派出貿易主管趕赴美國,試圖游說美方收回對歐洲商品征收新關稅的決定。然而,特朗普一點面子沒給,在其離開當天宣布對歐盟在內的汽車征收關稅。
然而,歐盟這邊沒辦到的事情,中方這邊,一通電話似乎就解決了。
(特朗普想以TikTok為籌碼)
日前,中方應約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了一場視頻通話,這也是美政府換屆后,中美首次在貿易領域舉行高層對話。在此次對話期間,經貿問題仍是討論的重點。在和中方對話中,美方列舉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和目標,中方則敦促美方使用平等協商的方式推動雙方關系發展。
似乎是這通電話起了作用,慣用關稅手段的特朗普,在當天就改變了主意。
日前,特朗普就表示,他愿意考慮降低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稅率,但前提是中方支持將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公司的協議。
要知道,從第一個任期開始,關稅就是特朗普慣用地對他國施壓的核心手段。當年連加拿大鋼鐵都不放過。這次歐盟官員親自上門說情都碰一鼻子灰,可為啥中國一通電話就能讓他改主意呢?
事實上,對于特朗普而言,這樣做是有多重考量的。
我們也知道,自2025年上任以來,特朗普就持續加征對華關稅,累計稅率達到了20%,但這一政策傷害的不僅僅是中方,更是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升、通脹壓力加劇,連沃爾瑪都逼著中國供應商降價10%才能續命。這種經濟壓力,就迫使特朗普必須尋找既能維持對華強硬形象、又能緩解國內矛盾的“折中方案”。
所以如今通過將TikTok剝離與關稅問題掛鉤,特朗普試圖實現的,是制造出所謂“雙贏”的假象:一方面既能展示對華施壓的姿態,另一方面又能為美國企業爭取喘息空間。
(“不賣就禁”政策馬上到期)
此外,雖然特朗普個人非常喜愛這一軟件,但是其抵不過美國內部將TikTok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和“政治符號”的壓力,所以才在上任后提出了“不賣就禁”政策,當下這一政策已延至4月5日截止,但截至現在競購進展仍非常緩慢。
通過提出關稅減免的條件,特朗普就既能向選民展示“交易藝術”,又能借機拉攏科技巨頭如馬斯克的支持,鞏固其所謂“美國優先”敘事。未來一旦交易成功,還可以弱化民主黨對其“經濟破壞者”的批評。
最后則是要試探中方的底線,并分化國際輿論。
中方此前明確反對強制出售TikTok,強調企業應自主決策。當下特朗普試圖以關稅為誘餌,誘導中方妥協,為的就是在國際輿論中塑造所謂“中國屈服于美國壓力”的形象。通過這一舉動,美方還有望離間中國與其他國家如歐盟的貿易關系,暗示歐盟只要“配合美國便可獲得利益”。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來看,特朗普的這一提議,預計是很難被接受的。
一方面,中方一貫強調企業應基于市場原則自主決策,反對將商業行為與政治施壓掛鉤。TikTok作為中國企業的海外資產,其處置權應由企業根據市場規則決定,而非被美國政府的脅迫性政策綁架。
現在特朗普將關稅與TikTok交易強行捆綁,本質上是將貿易政策工具化,試圖通過虛構籌碼迫使中方讓步,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WTO規則,也損害了國際經濟秩序的公信力。
(美國民眾抗議TIKTOK禁令)
另一方面,TikTok事件已經被美方包裝為了“國家安全問題”,但實際目的是掠奪中國科技資產,遏制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力。若中方妥協,可能形成惡劣先例,鼓勵其他國家效仿美國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收購”,進一步威脅中國科技主權與數據安全。
更何況特朗普政府的所謂關稅調整,完全就是一張“空頭支票”。此前美國就曾以“芬太尼問題”等借口反復加征關稅,并多次出爾反爾。所以現在若是中方接受條件,美方未來還可能以其他借口恢復關稅,甚至擴大打壓范圍,這樣一來,中方既丟了TikTok核心技術,又換不回真金白銀。
最關鍵的一點是,現在中國早已經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了,我們從分散供應鏈到精準反制,手里能打的牌多了去了,現在美國想用“削減關稅”就換我們在科技主權上讓步,門兒都沒有!
說到底,特朗普這波操作就像在跳探戈,進兩步退一步,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但可惜中國早看透了他的“交易藝術”:說是雙贏,其實就想單方面割韭菜。
現在在美國碰了壁的歐盟官員已經抵達中國,開始和中方談如何做生意了,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的離間計,估計只能砸手里了。若是美國一意孤行,堅持將經貿問題武器化,最后恐怕落得個沒人跟它做生意的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