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在湖南長沙召開,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發布《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棧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揭示了2024年在模型技術成熟與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智能體迅速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的主要方向。
《報告》是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連續第七年就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發展情況發布研究成果。《報告》首先顯示,2017年至2024年間,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礎層(智能芯片和軟件框架)、模型層和智能體專利年均復合增長28.5%,中國公開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67,634項,體現出強勁增長的創新發展態勢。
圖1 智能體領域中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報告》檢索分析,我國智能體領域專利申請從2017年的268項激增至2024年的2787項,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9.9%,截至2024年底達到11,167項,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表1 智能體領域主要技術分支中國專利布局分析
《報告》認為,當前智能體技術創新正是從單體智能向群體協作、從單一模態向多模態融合、從模型訓練向實際執行快速演進。在智能體技術分支中,深度學習框架、多模態處理及交互技術、自主推理與規劃、動態調整技術,四項細分領域的審中專利占比均超過50%,說明上述領域技術創新仍未收斂,還處于快速迭代的創新活躍期。其中,動態調整技術處于實質審查的專利占比達到70.5%,是目前審中專利占比最大的技術分支。此外,自主推理與規劃技術處于實質審查的專利1640項,是有效專利的2倍;多模態處理及交互技術、多智能體協作技術兩項細分領域的審中專利均超過有效專利占比,反映出此上述三項關鍵技術仍保持技術突破的發展態勢,且是在這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變革浪潮中,帶動智能體創新發展的關鍵動力。
表2 智能體領域中國專利申請與授權 Top10 創新主體(企業)
《報告》認為智能體技術的專利布局呈現“模型驅動→感知協同→決策深化→執行擴展”的遞進路徑,擁有全棧創新能力的創新主體將成為智能體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的“主力軍”。例如,百度文心智能體平臺、阿里云魔搭GPT、騰訊元器、字節跳動扣子Coze等智能體平臺,以及華為小藝助手、阿里的通義萬相視頻、科大訊飛的教育智能體、京東JoyLaw等智能助手產品等。特別是代碼生成領域,通過AI智能體實現從需求分析到部署的全流程代碼生成正迅速成為當前的熱點研發方向?;谖男拇竽P秃桶俣葍韧夂A績炠|編程現場大數據,百度文心快碼及Zulu智能體能根據上下文和工程內容,實現從需求到前后端代碼的“全流程智能編程能力”,被業內視為改變軟件開發甚至技術創新底層邏輯的“技術民主化革新”產品。
圖2 智能體領域主要創新主體AI專利高質量發展能力分布
《報告》從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棧技術所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稟賦出發,構建涵蓋突破創新指數、產業應用指數和生態支撐指數的多維度“AI專利高質量發展評測指標體系”,形成對主要創新主體綜合專利創新能力刻畫。從圖中看出,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的創新突破能力(氣泡規模)位居“第一梯隊”,百度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棧技術布局,形成智能體行業商業化落地的先行力量;騰訊則以社交場景滲透,在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雙輪驅動”中構建發展優勢;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在產業應用指數中顯示了快速的創新增速。
最后,《報告》認為,當前我國智能體專利技術外源性依賴較多,動態協作技術專利雖然申請增速較快,但70.5%處于實質審查階段,技術成熟度和實踐應用仍有待檢驗。2024年11月智能體技術被納入《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我國智能體技術創新也將在標準引領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并成為驅動千行百業效率革命與場景重構的新型AI基礎設施。2025年被視為AI智能體爆發的元年。推理大模型涌現出讓人驚嘆的深度思考能力,這將使“AI智能體”落地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方向。
(本文不代表知產力立場,知產力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來源 | 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