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3月28日報道,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此前消息稱,長和原定4月2日前簽訂最終協議。另據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網站消息,3月28日,記者就“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一事,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問,獲得了回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
3月28日,多家媒體突然曝出一條重磅消息,原定于4月2日舉行的長和集團與貝萊德集團關于港口出售業務的簽約協議取消,李嘉誠“賣港”一事陡生變數。目前長和集團尚未就此事發布正式聲明,但是據港媒《南華早報》表示,4月2日只是雙方交易窗口的開始日期,并不是截止日期。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交易已經被推遲,但是否會被取消,還需要看事件后續發展。
李嘉誠(資料圖)
與此同時據彭博社報道,中方已經要求國有企業暫緩跟與李嘉誠及其家族有關聯的企業開展任何新合作,這對長和集團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中國市場對長和集團至關重要,一旦失去中國市場的支持,長和集團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出售港口帶來的收益,甚至可能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在官方“重拳”之下,長和集團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3月28日,據《星島頭條》報道,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
《大公報》今日發布社論稱,《大公報》連日來一再發表文章,質疑長和的港口交易并非正常商業行為,希望從維護香港和國家發展高度審慎處理,可謂苦口婆心。但有關企業非但聽而不聞,反而搞“公關”伎倆,散布所謂“在商言商”、政府方面“一早知情并不反對”、交易將在4月2日如期簽約等煙幕, 企圖誤導視聽。可見這不是對交易存在錯誤認知的問題,而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企圖蒙混過關。
李嘉誠(資料圖)
至于李嘉誠暫緩交易的原因,主要有這兩個方面:1、從3月4日后,港府就一直和長和溝通,試圖尋找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當然,相信大陸相關單位也會和港府溝通,港府的態度就代表了大陸,兩位港首的發言,態度已經很明確。2、李澤楷來北京參加202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議就是信號,說明李家態度可能改變了,和大陸相關方面直接溝通。不過,現在長和的說法是4月2日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而只是一個可以簽署協議的“最早日期”。
李嘉誠公布賣港口消息時,長和股價曾因此大漲33%,市場對這筆巨額套現充滿期待。但隨后,輿論發酵和監管層態度明確,股價開始下跌。3月18日,長和單日跌幅超4.4%,市值蒸發78億港元;3月20日,長實集團跌超6%。11天內,長和系市值損失高達323.6億港元。3月28日港股開盤之際,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電能實業等多家旗艦上市公司的股價持續下行。截至目前,李嘉誠旗下公司市值總計已蒸發近781億港元。
港口(資料圖)
長和財報顯示,2024年港口業務收益453億港元,同比增長11%,EBITDA利潤率高達41.6%。此時高價套現,被質疑“賺夠就跑”。若取消交易,可能面臨美方報復;若強行推進,則得罪中方。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直言:“長和已陷入自我制造的死局”。特首李家超三次強調“依法依規處理”,同時要求“反對脅迫手段”,被解讀為既維護法治,又暗挺企業抵抗外部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