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這個道理放在魚身上也同樣適用。判斷一條魚好不好吃也不能光看外表,很多外表丑陋、看似兇惡的怪魚,往往藏著令人驚艷的美味。2024年8月,有位四川廣元的釣友盧師傅就遇到了這樣的魚。起初他在一條河道釣魚的時候,總是能釣到一些黑殼小魚,由于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魚,并且它長得有些像清道夫,于是盧師傅就以為這些魚不能吃,便隨手將它們放回河中。
后來盧師傅又多次釣到這種丑魚,但每次他都給放生了。他前前后后放了得有十幾條,總覺得這種丑魚肯定不好吃。直到某天晚上,他在當地釣友交流群中看到有人發照片說今天釣到幾條丑魚,有人認識嗎?照片中的丑魚就是盧師傅放生的那種黑殼小魚。
群里一位資深釣友立即回復說這可是好東西啊!是沙塘鱧,也叫憨巴魚,肉質比鯽魚還鮮嫩!盧師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放生的丑魚竟是如此珍貴的美味,早知道就該留幾條嘗嘗,白白錯過了它的美味。
沙塘鱧是一種原產于東南亞的外來魚種,主要分布在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地的淡水流域。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將它作為食用魚引入養殖,后來由于養殖逃逸和人為放生等因素,沙塘鱧逐漸入侵到了自然水域中,并在長江以南的江河湖泊中迅速擴散。
這種魚適應能力極強,對水質要求不高,在溪流、江河、湖泊它都能生存繁衍下去。它的食性廣泛,既能吃小魚、小蝦、水生昆蟲,也會吃藻類、有機碎屑等。如今,沙塘鱧已在華南、華東等地的自然水域中形成了穩定的種群,甚至在部分地區的生態系統中成為優勢物種。
雖然野生沙塘鱧體型較小,通常只有一二兩重,但它肉質卻遠超眾多本土魚類。無論是清蒸、紅燒還是煲湯,沙塘鱧都能呈現出令人驚艷的美味。正因如此,沙塘鱧在水產市場上一直備受追捧,價格居高不下,現在已經漲到了七八十元一斤,在一些高端餐廳或特定季節還會突破百元大關。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美食愛好者愿意花高價錢去品嘗它們的美味。
有趣的是,野生沙塘鱧與養殖沙塘鱧在體型上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野生沙塘鱧在自然環境中經過多代雜交后,它的體型變得越來越小了,很少有半斤以上的。這可能與野外環境中食物來源不穩定、生存壓力比較大等因素有關。相比之下,人工養殖的沙塘鱧在科學管理和充足餌料的保障下,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通常養殖一年即可達到半斤以上,價格也會比較便宜。
野生沙塘鱧雖然體型越來越小了,但并沒有影響到它的食用口感,有很多美食愛好者認為,野生沙塘鱧因為吃的都是天然食物,肉質帶有特殊的清甜味,與養殖品種相比各具特色。這種差異恰恰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為美食愛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如今,隨著沙塘鱧養殖業在西南地區的發展,這種原產于東南亞的外來物種已經成為了我國淡水魚類中的重要成員。在云南、貴州等地的水產市場上,沙塘鱧以鮮美的肉質和獨特的口感贏得了眾多美食愛好者的心,它的養殖規模也在越來越大。沙塘鱧的引進,不僅豐富了本土的魚類資源,更為養殖戶增收開創了新的方式。當然,沙塘鱧也用它的美味證明并非所有外來物種都是生態威脅,有些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