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每天從睜眼開始,就要面臨各種抉擇,然后疲憊不堪呢?其實,這并不是你的錯。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現(xiàn)代人每天需要做出的決策次數,可能高達35000次。
很多日本人也因為各種瑣碎小事,不自覺地掉入了「決策疲勞」之中。
「冰淇淋店的口味太多了,每次都不知道怎么選,最后還是會點一樣的口味。」
「我每次挑沙發(fā)之類的家具都要想很久,但最后還是沒有買。」
「東京的地下偶像團體就有200~300個,要選一個來追真的很困難。」
專家表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信息呈爆炸式增長,人們更容易陷入「決策疲勞」。
「現(xiàn)代社會充斥著海量信息,無時無刻不在涌入我們的大腦。當你選擇要接收哪些信息,以及忽略哪些信息的時候,你的大腦其實一直在做決策。」
「以玩手機為例,你其實不斷地在做決定,比如要不要點開這張圖片,要不要滑到下一頁。而當決策的次數越來越多,大腦也會越來越疲勞……」
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卻有一名大叔,15年來一直過著“不做決策的生活”。
最近,節(jié)目組就找到了這位今年38歲,從事IT行業(yè)的「喜多豪」先生,想要看看他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喜多豪每天晚上一回到家,就馬上燒了一個豆芽炒肉片。
據他表示,只要當天沒有什么特殊的事,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吃這個。
除了晚餐,早餐和午餐也都是固定的。可以說15年來,三餐內容幾乎沒有變過。
為了避免營養(yǎng)不良,喜多豪還堅持服用各種保健品。
至于他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這種飲食生活,喜多先生解釋道:
「我剛出社會時,因為需要做很多決策,有一段時間真的非常痛苦。」
「直到我當時碰巧看到鈴木一朗(日本著名棒球明星)說,他每天早餐都固定吃咖喱飯,我才意識到,原來每天早上是可以吃同樣的東西的!」
從此以后,喜多豪就盡量固定生活方式,減少做決策的機會。
例如,他上班穿的都是同款式的襯衫和長褲,襪子、毛巾、內衣褲也都是一次性買好幾件一摸一樣的。
甚至連剪指甲這種小事,喜多豪也懶得做決定。
「我會固定在每周的某幾天剪指甲,這樣就不用去想是不是太長了,需不需要剪,或者回想上次是什么時候剪的。」
刮胡子和洗衣服也分別固定在星期三和星期天。
「不管那天是下雨還是晴天,反正到了日子我就固定做這些事。」
喜多先生就這樣過了15年不做決策的生活,雖然他在生活中盡可能地減少做決定的機會,但在工作中依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決策。
喜多先生表示,多虧了他在私生活中減少了大腦的負擔,所以在工作上做決策的時候,感覺思緒更加清晰了!
小見覺得,公司方面應該肯定很喜歡這位大叔,這感情是把精力節(jié)約下來,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那么,你是怎么看喜多豪的這種生活方式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