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當無賴戴上法律的面具
張旭輝,一個披著臺山市工商聯主席、廣東省人大代表等眾多光環。然而,在這些光環和這個名字背后卻是層層疊疊的欺詐、對法律的肆意踐踏,以及地方司法系統的集體失守。從拖欠數千萬元債務的“老賴”,到勾結法院轉移資產的“法外狂徒”,他的行徑已從個人無恥升級為對法治社會的全面挑釁。本文將以鐵證為刀,剖開其虛偽面具,揭露其如何從無賴走向無法無天的黑暗路徑。
第一章:無恥之始——五次違約,致民企數千萬元投資血本無歸
關鍵詞:惡意欺詐、合同陷阱
江門華港實業與張旭輝的合作本應是一場雙贏的商業投資,卻淪為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1. “繳稅”騙局:2022年6月,張旭輝以“繳納稅費”為名騙取華港公司300萬元,資金被其私自挪用,分文未用于項目;
2. 拒絕共管義務:股權過戶當日,張旭輝單方面拒絕履行公章、營業執照共管義務,蓄意破壞交易流程;
3. 挪用專項資金:1780萬元轉讓款未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反將債務風險轉嫁華港公司;
4. 扼殺項目開發:拒絕配合辦理報建手續,導致數千萬元投資項目全面停滯;
5. 虛假交易轉移資產:勾結第三方以172萬元超低價轉移價值7120萬元股權,致華港公司2280萬元血本無歸。
無恥邏輯:合同不過是騙局的道具,誠信不過是斂財的幌子!
第二章:無賴升級——法院淪為“保護傘”,司法公正蕩然無存
關鍵詞:枉法裁判、地方保護
若張旭輝的欺詐令人發指,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臺山市人民法院系統的“配合演出”則讓這場騙局升級為對法治的公開羞辱:
1.強行解除合同:臺山法院(2023)粵0781民初806號判決中,法官無視合同無解除條款及華港公司已支付2280萬元的事實,強行判決解除合同,為張旭輝侵吞資金“開綠燈”;
2.同案不同判:同一法院對同一案件作出截然相反的裁定,司法標準混亂至極;
3.違法解封資產:執行階段,法院擅自解除股權凍結,放任張旭輝將資產轉移至關聯方;
4.空殼公司置換擔保:以無資產、無經營能力的皮包公司置換華港公司查封的土地,致其喪失執行基礎。
司法黑幕:法院不再是正義的殿堂,而是無賴的幫兇!
第三章:無法無天——金蟬脫殼,系統性欺詐鏈條
關鍵詞:資產轉移、合法外衣下的犯罪
張旭輝的“終極手段”是利用司法漏洞,構建一條“合法化”欺詐鏈條:
1. 和解協議設陷阱:以“分期還款”為名拖延債務,同時要求解封股權,為資產轉移鋪路;
2. 關聯公司掩護:通過“廣東僑都匯”等空殼企業,將核心資產轉移至“安全區”;
3. 露出獠牙:私下囂張宣稱“拖著就行,他們耗不起”“法院執行?讓他們慢慢等!”,徹底暴露其藐視法律的流氓本質。
犯罪邏輯:以和解協議為盾,以法院裁定為矛,將非法行為“合法化”!
第四章:道德湮滅——從商人到法外狂徒的蛻變
關鍵詞:道德破產、社會毒瘤
張旭輝的墮落軌跡,是商業道德與法治信仰的雙重崩塌。
踐踏契約精神:將商業合作視為“吸血游戲”,損人利己;
嘲弄司法權威:利用法院裁判漏洞,將法律程序變為逃債工具;
腐蝕營商環境:其行為助長“地方保護主義”,讓更多企業淪為司法不公的犧牲品。
社會警示:縱容一個張旭輝,將摧毀千萬企業對法治的信任!
結語:無恥者的末路,法治的重生
每當法槌在法庭上敲響,本應該是正義降臨的莊嚴時刻。然而在江門這片土地上,張旭輝及其關聯企業中重開誠(江門)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廣東科尼奧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和江門市宏德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同江門華港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股權糾紛案件中。法槌聲里夾雜著權錢交易的竊竊私語,判決書上滲透著權力尋租的骯臟痕跡。司法腐敗如同惡性腫瘤,正在無聲地吞噬著社會健康的肌體,將公民的信任與希望、將民企的權益和血汗肢解得支離破碎。張旭輝的種種惡行絕非孤例,是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與司法腐敗交織的惡果。今日,我們以真相為劍,以民意為盾,呼吁國家重拳整治司法亂象,還企業以公平,還社會以正義!當法律不再沉默,當公眾不再容忍,張旭輝之流的“無法無天”,終將淪為歷史的笑柄!(佚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