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油畫家陳逸鳴作為玲子的鄰居在電視劇《繁花》亮相,飾演單相思大樓里的陳老師。有人說這是最具王家衛氣質的一集,彈鋼琴的陳老師默默畫著年輕時的玲子,而玲子也在等著那個替他修屋頂的男人。整棟大樓其實只住了一個人——癡情種。
除了《繁花》里有故事的陳老師,陳逸鳴先生還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創作觀念和入行經驗。越過20世紀的曲曲折折,黃浦江上鐘聲依舊。
01、跨界電視劇《繁花》,是一段有意思的緣分
陳逸鳴先生和《繁花》,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緣分。他從來沒想到去拍攝一部電視劇,尤其是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
王導是即興創作的大師,“單相思大樓”的故事,就來自妙手偶得。陳逸鳴先生進組后,王家衛導演才了解到他跟馬伊琍認識30多年,并且創作過很多幅馬伊琍的肖像畫,王家衛導演喜歡這些肖像畫,根據這條線索,在主線敘事外蕩出一筆,單相思大樓的故事將此誕生。
劇組里的演員和劇組人員都圍繞著王導的魔棒在轉,他指到哪里就轉到哪里。如今回看,陳逸鳴先生覺得《繁花》的故事在2024年有它的特殊的意義,90年代民間企業家的故事,對當下是一種重新的煥發和激勵。
02、20世紀地圖:從電焊工到旅美畫家
陳逸鳴先生是經過特殊年代的一批人,他在農場生活了6年,1968年他正式參加工作,在農場干活,1975年才調回上海,在工廠里面工作了將近三年,成為一名電焊工。后來得益于政策的變化,他進入上戲學習,有了“學院派”的經歷。畢業后,他在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即現在的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任教,成為素描老師。80年代初的時候,他跟隨哥哥陳逸飛的步伐遠渡重洋。之后的日子完全是另一種生活,到國外上學打工養活自己,在雜貨鋪打工做工人,修古董賺錢等。這段時間畫畫非常辛苦,除了在學校畫畫,離開學校就需要打工,沒有休息時間。
1987年,陳逸鳴先生在紐約的芬得萊畫廊(Findlay Galleries)舉辦了他的首次個人畫展。展覽中展出了近40幅作品,這些繪畫是他在短短一年內完成的。
1987年,陳逸鳴在美國舉辦第一個畫展
左一為陳逸鳴,右一為陳逸飛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的創作靈感源自于惠安女這個特殊群體,以及與之相關的福建民俗文化。惠安女身著碎花圍巾,給人一種古樸而質樸的感覺。而在畫面中,漁船靜靜地停泊在海面上,倒映出如同鏡子般的影像。當退潮時,海面宛如一片明鏡,仿佛能夠在上面行走藍天白云的倒影。
陳逸鳴
《漁家女》,約2000年代初
81 × 117 cm
油畫
陳逸鳴
《倒影》,2011年
190 × 230 cm
油畫
這幅畫作所展現的景色,不僅僅是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觀,更蘊含著人類共同的審美情趣。
第一次展覽非常成功,陳逸鳴先生的作品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認可,也為他贏得了更多的創作機會和發展空間。通常情況下,畫廊根據銷售情況給予藝術家分成,芬得萊畫廊的老板是一位老太太,友善地預付了六七萬美金的畫費,鼓勵他安心畫畫,解決后顧之憂。
陳逸鳴先生回想這段經歷,感到十分幸運,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說是畫家與畫廊最佳的合作模式。
1999年在哈默畫廊個展中
基辛格博士與李肇星外長出席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來,陳逸鳴先生轉到哈姆畫廊(Hammer Galleries),在與哈姆畫廊的合作中,共進行了五到六次展覽。一般情況下,這些畫展每兩年舉辦一次,因為創作一幅高質量的作品需要時間積累,無法每年完成40幅作品。作品的質量遠比數量更為重要。
2002年,陳逸鳴先生決定回到國內,這一決定既受益于當時國內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也源自哥哥的不斷催促和鼓勵。在國內,他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潛力,迎接新的創作機遇。
陳逸鳴與哥哥陳逸飛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03、創作關鍵詞:寫實、松弛、“炒回鍋肉”
在工作室的長廊上,我們看到了陳逸鳴先生的《外灘風云》,他分享到:我從小是在這個地段長大的,以前經常跑來奔來奔去,外白渡橋啊,上海大廈啊,后來才有了東方明珠跟上海中心這一類的建筑。
《江南與威尼斯之外灘風云???》,2022年
紙本綜合材料
一幅畫不需要面面俱到,陳逸鳴先生認為可以畫得松弛、放松一點。作為中國畫家,他并非國畫創作方向的,但對于中國山水,對于寫意,對于工筆畫,他多多少少吸收了養分,這是民族的藝術瑰寶。趙無極是他的偶像,陳逸鳴先生很推崇趙無極,把他視作將中國文化跟西方抽象繪畫結合得最好的范例。
攝影:藝絕
這些年他在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也跟《微塵》系列很接近,比如《紅塵》系列,《夢鄉》系列。這些年他在嘗試的一個新的創作風格,但依然堅持寫實主義:“寫實還是寫實,但是寫實可以有各種方式去嘗試,我不會放棄寫實風格。它是我的本錢,是我的本。”
陳逸鳴
《夢鄉系列》,2013年
混合紙板材料
53x 76.5cm
到這個年紀,陳逸鳴先生很著迷于“推翻-重建”的過程。有一些創作,當初不令自己滿意,兩年后他就全部拿回來推翻。他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炒回鍋肉”。重新整理畫作后,往往會出現一種出其不意的驚喜。重新來一遍,陳逸鳴先生不吝也不懼,反而享受其中的樂趣。他說:“你不要覺得很可惜,在這個基礎上(反而)能夠創造出更完美的,更出色的作品。”
攝影:藝絕
(來源:藝絕)
藝術家簡介
陳逸鳴,旅美油畫家。曾就讀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及上海戲劇學院油畫系,曾任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教師。1981年赴美,就學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是紐約芬德萊畫廊和哈默畫廊代理畫家。
1990年與兄長陳逸飛在紐約哈默畫廊舉辦兄弟畫展,在上海美術館、香港蘇富比藝術中心舉辦個展。
現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亦師亦友—海上畫家聯展”聯合創始人;上海金臣亦飛鳴美術館執行館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