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照片顯示,正在第7次海試中的福建艦疑似進行抗沖擊試驗,艦體旁邊炸出巨大“浪花”,體積甚至比福建艦要大上百倍。如果這個場面是真的,那么福建艦進度比預想還要給力,這次海試不單純是進行艦載機彈射攔阻測試,再加上抗沖擊試驗等同于服役前最后測試。
由于海試周邊天氣不錯,基本屬于萬里無云所以能見度很高,一團呈爆炸后擴散形態的照片出現在航母右舷,理論上跟傳統抗沖擊試驗相似。雖然也有一種可能性是云朵剛好在上方,不過從海面投射陰影看高度有限,而且出現位置極為突兀,所以還是有概率是猛烈爆炸后產生的浪花。只是相比福建艦范圍實在太大,這種爆炸威力也遠超傳統試驗場景,或許為了能更真實反映實戰要求所以炸藥用多了。
全艦抗沖擊試驗并不罕見,正常新型軍艦首艦都會進行這種測試,主要用來檢驗艦體結構強度,以及艦載電子設備、武器系統、動力系統等,在遭遇近失彈爆炸后會有什么影響、能否正常工作。一切以實戰化要求為準,所以通常會在艦體舷側預設炸藥,對距離和深度有一定要求,正常情況下距離艦體約100米。
通常抗沖擊測試會分為三個階段,根據不同強度進行爆炸試驗,最高級別爆炸威力產生的沖擊波,甚至可以等同于3.5-4.5級地震強度。真實模擬極端戰斗環境,全面測試艦艇戰場生存能力,以及艦載系統極限使用性能等。在這個領域可以參考美國海軍,他們研制的主力艦載在正式批量建造前,都會用一兩艘進行這種試驗,以保證艦艇在實戰中可以更扛炸。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海軍遼寧艦和山東艦好像沒有進行這種測試,主要是它們的原型屬于蘇聯“瓦良格”號航母。設計方面已經很成熟,使用了那么多年也很可靠,經過技術和實戰使用驗證,已經沒有必要進行成本很高的全艦沖擊試驗。反觀福建艦有很大不同,作為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大型航母,從艦體結構、配套子系統,以及艦載機全部是全新設計,未來可能還會繼續打造同類艦,當然很有必要進行抗沖擊試驗。
特別是電磁彈射器不像滑躍起飛,巨大沖擊波可能對它正常使用產生影響,我們又是第一次采用這種設計,所以在最后海試階段把好關很重要。這類試驗海軍也有經驗,之前公開報道中052D型驅逐艦在航行狀態下開展過相同試驗,艦員必須在各自崗位上正常工作,模擬真實性非常強。雖然試驗可能導致艦體或者艦載設備損壞,但及時發現不足進行改進,可以讓艦艇擁有更強的戰場生存性。
回到衛星照片中的福建艦,從航跡看它在海上全速前進,而且還有幾個極速直角轉彎。有點像在進行動力和機動性測試,但福建艦動力測試早就得到驗證,這次顯然有新的工作任務。有人認為這是在彈射艦載機找逆風位置,但不應該在極短時間內風向一直變,而且它的目標好像很明確就是奔著“浪花”而去,特別是最后一次轉彎剛好和“浪花”平行。
福建艦航跡直奔“浪花”而去
雖然目前還是疑似試驗,但對于福建艦來說海試已經進入尾聲,只在第7次海試艦載機成功完成彈射測試。接下來再安排幾次,主要進行適應性使用讓大家更熟悉,或許交付就意味著服役,而且是具備一定戰斗力的超前部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