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白糖也被“卡脖子”?專家:99%依賴歐美,核心技術落后
芯片、航空發動機、核能、航母這些領域咱們都能突破封鎖,可誰能想到,都 2025 年了,咱們國家就連白糖原料的生產技術居然還被別人拿捏著!
你可能都不敢相信,到處都能見到的白糖,隨時都有可能被歐美給“卡脖子”。就因為這個,今年 2 月 23 號咱們國家公布的重要文件里甚至都說了“推動糖料穩產提質”。
你得知道,以前每年發布的一號文件,重點強調的都是三大主糧(水稻、玉米、小麥)的生產供應,今年白糖卻把它們給頂替了。這突然的轉變背后,其實是咱們國家當下食糖每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缺口,核心技術嚴重缺乏的無奈狀況。
一、白糖原料的生產技術,我國尚未掌握
把白糖和“卡脖子”扯到一塊兒,好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在嚇唬人,但實際情況真的挺糟糕的。有數據表明:咱們國家食糖的進口量從 2018 年的 278 萬噸增加到了 2021 年的 567 萬噸,2021 年往后雖說有所下降,可近五年的進口量平均下來有 490 萬噸,還是處在歷史很高的水平。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咱們國家是全球食糖進口最多的國家,對外的依賴程度達到了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國內糖料的產量卻在變少,從 2018 年到 2023 年,糖料產量從 11937 萬噸降到了 11376 萬噸,下降了 4.6%。
為啥會弄成這么被動的局面呢?
資料表明,咱們國家的糖料作物有兩類,分別是甘蔗和甜菜。這里面甘蔗是咱們國家主要的糖料來源。可問題是,種甘蔗成本高,賺的錢少,能保證產量不下降就不錯了,很難再讓產量增加上去。
而若想要提升甜菜的產量,便會面臨種子方面的問題。甜菜起源于地中海以及阿爾卑斯山區,優質甜菜的育種技術主要由歐美國家掌控,國內在這方面的水平相對滯后,我國約 95%的甜菜種子都依賴進口。“倘若具體到用于機械化精量播種的遺傳單粒種,對外依存度甚至高達 99%。”
有業內人士如此指出。與美歐相比較,我國甜菜種子的產量普遍要低 10%上下,并且 80%的發芽率也低于歐美 95%的水平。這主要歸因于丸粒化加工技術的落后,所謂丸粒化技術,類似于藥品外面的包衣,其中包含殺蟲劑、殺菌劑、生長調節劑,能夠促使種子發芽率提升,減少蟲害。
二、甜菜種子能否復制“大國小科技”神話?
攻關甜菜育種技術不僅是一項農業技術方面的難題,更是一個關乎國家食糖安全的戰略問題。當下,全球貿易戰和關稅戰此起彼伏,這一看似不起眼的技術倘若無法掌握,我國遲早會受到他人牽制,所以必須降低進口依賴,實現自主。相關的實例不勝枚舉!
在糖料領域,如果我國能夠復制這一“大國小科技”的逆襲傳奇,其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同樣不容小覷。有數據表明,我國食糖消費量從 2011 年的 1358 萬噸增加到 2024 年度的 1550 萬噸。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未來,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如此可觀的市場增量,也確實值得我們投入資金和人力。
三、不起眼的衣食住行處,急需“國產自主化運動”
“實在令人震驚,就連白糖這樣的基礎物資都未能實現自主,看來確實需要將目光從那些高大上的科技稍作轉移,留意一下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審視有哪些方面仍有待改進。”對于白糖無法自主化這一情況,有網友這般評論道。許多人也抒發了相同的想法,既覺得難以置信,又感到憂心忡忡。
不過情況正在變好,國家相關方面留意到了這個情況,增加研發經費、加大扶持力度之類的舉措也在穩穩當當進行著,“種業振興行動”還被寫進了工作報告里,估計很快就能看到成效。同時,像蔬菜、豆類、豬、牛、鴨等畜禽的種質資源,咱們國家也在做規劃,避免“一根針難倒英雄漢”的事兒再發生。說不定,在更多日常生活里的衣食住行方面,咱們也得搞一場“國產自主化運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