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新中國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
因為離婚新娶已是時代潮流、兌現承諾!
在艱苦的革命年代,有首《白馬調》,曲中唱道:「待到GM成了功,一人一個女XSH。」
在黃土高原上破敗的窯洞里,孕育著革命的種子,也潛藏著火種。很多人為了革命,不得不換了老婆,高層中似乎只有周恩來和鄧穎超等極少數夫妻從一而終。
至于基層干部,很多人干脆沒有老婆,只能等革命成功進城娶女學生。
也有一些如山東、河北等山河四省老解放區的地方干部,他們本鄉本土,定居當地,有妻子兒女,但為了革命事業,南下長三角等南方省份,不得不面臨婚姻的重組。
5.3萬名「南下干部」愿離婚者允許離婚
曾執掌南中國省份半個世紀的南下干部,是形勢逼近下的產物。
隨著解放軍入關,戰爭節奏遠快于事先估計,如果打過了長江,誰來督撫地方?干部短缺成為毛主席的心頭大事。
1948年9月8日的局擴大會議上, 毛主席動議,必須準備好一批干部隨部隊南下接管地方政權。同樣10月份,《關于準備五萬三千干部的決議》出臺, 「南下干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但有了老婆就有了根,這些地方干部分到了田地、娶了老婆,已經兌現了「打土豪分田地娶老婆」的革命初心,怎樣才能調動南下的積極性?
一方面,組織安排人員給留在老家的家屬代耕代種土地,并比照軍屬待遇。更重要的是,舍小家顧大家,愿離婚者允許離婚。
另一方面舉辦華東軍政大學的前身之一山東軍政干校等院校突擊培訓干部,這些粗通文墨的農民,經過半年到一年多的培訓后,派往南方接管上海等大城市。
比如山東軍政干校的學生,第一隊接管上海,第二隊接管江蘇,第三隊接管浙江,第四隊接管安徽。由此,這四個江南省份的南下干部主要由山東籍干部組成,雖然在地理、文化上殊異,但在政區圖上,山東和這四個長三角省市同屬華東局,并延續至今。
「女學生」,想換都能換
南下干部一到富庶的江南,大開眼界。隨著局勢的穩定,組織迅速安排將家屬子女接到身邊。
但同時,也有相當部分干部不愿再與北方鄉下的妻子共同生活,拒絕她們的到來。
后來統計,幾十萬南下干部中,凡是在農村結了婚的,很大部分在南下后離婚娶了城里的新太太,兌現了「……進了城……女學生」的承諾。
但小平同志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在主持西南局工作時,要求組織部門嚴肅對待老婆的所謂「改組派」現象。
他的搭檔劉伯承直接批判、處理這種行為,認為這是沒有「良心」。
但光說教沒有用。組織干部出臺措施,凡結婚離婚,都必須提供單位證明。這條卡住了離婚潮,但也讓中國人直到2003年離婚時還需要單位出證明。沒工作單位的,一旦街道以不了解為由拒絕提供,連婚都離不了。
可是,當年那么多人反對,毛主席還是娶了江青,南下干部也一樣,很快,組織不得不妥協,以免引發隊伍穩定。畢竟,被拋棄的妻子對組織的貢獻,沒法跟干部相比,兩害相權取其輕。
于是,組織對南下干部的案件采取了「快速過峰」的辦法,凡提出離婚的,不管女方是否同意,只需寄一張離婚證明回家即可。
在傳統中國,這些被拋棄的農村婦女,或出于貞潔考慮,或出于生活成本的考慮,很多只能離婚不離家,直至孤獨終老。
這便導致有些女方不承認離婚的,形成了事實上的重婚。
不準提意見
但一進城做「陳世美」這種事,畢竟民間觀感很差。到了1957年反右,有關「結婚、離婚、又討嫩」「離婚研究院」之類的大字報很多。我寫過家傳的一位杭州本地少爺,1949年就捐掉了市區的車行、茶館等產業,加入了共青團,后來又列入預備黨員。
大鳴大放時,他向領導提意見,認為他既留著山東老家的老婆不離婚,又在杭州城里娶洋學生很不對。
于是,他被取消了入黨資格,一直寫檢討,直到1970年代才入黨,沒幾年就去世。
但嫁了南下干部的城里女學生,未必盡是好生活。這位杭州少爺將小姨子介紹給了一位南下干部,結果男方脾氣暴躁,每天逼著老婆讀最高黨報,如不聽話槍啪一聲拍在桌上,令他老婆驚嚇了一輩子。
有些南下干部甚至連在老家的子女都不愿相認。這些可憐的孩子,與被拋棄的母親一起,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更有些女性,以命相搏,反擊「陳世美」。江南滎陽市賈峪區槐林村趙某,南下做了縣長,便是通過寫信的方式離婚的。
女方不服,于是法院介入。可等法院缺席審判將判決書送到家后,她當晚就上吊自殺了。
在特殊年代,「陳世美」也會付出代價。我采訪過的一位傳主說,他單位老局長是一位山東南下干部,老家沒離婚,于是跟杭州城里的女學生沒有正式結婚只生了個孩子。后來紅衛兵批斗,嚇得他逃回山東老家。造反派又追到火車上,爭執中跳下火車,當場摔死。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出身居多;個別平民家庭出身的,則通過讀書、從軍等方式,逆天改命。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每個人都是生命和文明積累的二傳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
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系列,請點擊關注我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