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地震。盡管災害發生在遙遠的異國,經歷過多次大地震的我們依然能感同身受,在互聯網上關心著緬甸的災情和救援。
3月29日,中國救援隊、中國云南救援醫療隊、深圳公益救援隊、中國藍天救援隊等組織出發挺進災區,為地震救援提供切實的幫助。
3月29日,中國救援隊在北京集結準備出發丨新華社記者 才揚
還有一些同胞雖沒有身赴災區,同樣用自己的方式向災區伸出援手。我們的朋友小寞就是其中一員。在小寞忙碌的間隙,我們采訪到了她。
Q
你的工作是什么?
我在一個致力于科技減災的國際科學大計劃中任職科學主管,同時也是國內一家專門提供災害信息服務的社會組織志愿者,總的來說算是防災減災工作者吧。
這次緬甸地震,我主要做一些事務性的工作,比如協助國內科學家和人道主義行動者收集、分析、發布信息,包括衛星數據、災害損失信息和人道主義行動建議。另外,我也為國內社會救援力量出境參與國際援助提供國際協作方面的支持。
3月29日,中國救援隊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丨新華社記者 才揚
Q
你提到協助國內科學家發布衛星數據,為什么需要我國的衛星數據呢?
我國的衛星技術全球領先,類別全面,數量也多,在緬甸地震這種應急響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比如我國的高分系列衛星可以提供精度在分米甚至厘米級別的數據,風云衛星可以提供氣象災害的相關數據,北斗衛星還可以為搜救提供精準定位和導航,搭載了多光譜傳感器的衛星可針對不同災害類別和地物類型提供相應數據等等。
高分一號拍攝的三江平原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
技術優勢之外,我們在應急響應機制上也挺全面的。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部衛星減災應用中心、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機構,可以在數小時內啟動衛星調度,快速獲得災情信息。
這些技術和機制都是緬甸災區尚不具備、但急需的。
Q
這幾天來,我國的衛星數據為緬甸地震具體提供了哪些幫助呢?
我挑一個說吧。
地震發生當天,我們與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合作,向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UNOCHA)提交了地震后第一份衛星數據報告,展示了震區在地震前最近一期的夜間燈光衛星數據——它可以讓我們了解到這里原本人口分布和活動情況。
3月29日,我們的衛星進行了過境拍攝,結合其他衛星數據就可以得到震后數據,以評估損失、精準救援。
2023年,我國衛星監測到的利比亞洪澇災區夜間燈光影像丨unosat.org/products/3678
Q
用我國的衛星數據支持國外救援工作,有先例嗎?
有啊!
比如2019年3月,伊朗遭遇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當時中國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就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調動了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資源三號、吉林一號等7顆高分辨率衛星,對受災地區進行觀測并且提供了災前災后的遙感數據。
多說一句哈,這是當時國際上第一個針對此事件的數據應急活動。
2019年伊朗地區洪澇淹沒范圍信息專題圖丨吉林一號衛星
Q
你還提到工作內容之一是協助國內科學家發布人道主義行動建議。“人道主義行動”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它具體是什么意思?
簡單來說,人道主義行動就是在危機、災害等情況下,為受影響的人提供緊急援助的行動。
具體來說的話,我們的人道主義行動包括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最緊迫的救助,保障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比如搜救、緊急醫療、給災區供應食物、水等基本生活物資;然后就要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建立避難所,提供清潔的生活用水、簡單的廁所和洗浴設施、發放衣物等。
地震對緬甸中部曼德勒地區的建筑造成嚴重破壞,災民急需避難所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說起來,避難所的建設還要考慮很多事情。災民里有孩子吧?那得給孩子們設置臨時學校,不能因為地震就不念書了;災民里也有孕婦、病人等,也得為他們準備相對應的醫療護理服務。
3月28日,受災民眾在緬甸內比都接受救治丨新華社
還有,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大災之后必有大疫”,大量人群在簡陋環境中聚集確實容易導致疾病流行,對于災民來說是雪上加霜,所以疾病預防措施是必要的,包括對臨時避難所進行清潔、消毒、滅蟲,以及疫苗接種和心理支持。
2025年1月,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的震后消殺工作丨中新網 江措
災害后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暫時安頓好災民后,人道主義行動還需要恢復受損的道路、電力、通信等設施,讓災區能夠繼續運轉;在災情穩定后,給災區提供現金援助、給災民提供就業支持,也是人道主義行動的長期任務。
我國是災害頻發的大國,在各種災難的歷練下,也算有了比較豐富的行動經驗,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緬甸的受災群眾。
Q
地震已經發生了3天,這幾天你的工作內容會有所不同嗎?
災難緊急災情多變,我們每天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重點都不一樣。
災害發生當天晚上,緬甸政府呼吁國際人道援助,我國已派出多個救援隊伍奔向緬甸;
災害發生第二天,我所在的組織主要做兩件事:一是跟蹤實時國際災害協調平臺的信息,同步給作業中的我國救援隊伍,也在平臺上登記我們隊伍的行動內容,也就是對齊信息嘛;二是通過互聯網、緬甸當地華人社群、社會組織網絡等渠道,搜集整合震區人道主義需求信息,看看當地民眾需要什么,為我國救援力量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建議。
接下來在獲取到震后衛星影像后,我們會快速投入災情分析評估的工作中。
Q
聽起來你參與過不少國際救援活動,那這次對緬甸的救援,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當然有,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
緬甸的武裝沖突形式非常嚴峻,而且震中周邊是近期沖突時間的高發地區,本來就有大量流離失所的人口,地震之后情況更加混亂。
對于救援人員來說,武裝沖突大大增加了他們的救援難度:武裝團體占領區交錯分布,使救援信息和物資都難以順利流動;一些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沖突損毀或停運,國際救援力量很難進入;救援用的糧食、醫療物資等,可能被武裝團體封鎖或利用;救援人員還需要在多個武裝力量之間保持中立,這樣才能確保自身安全。
2021年,緬甸抗議者使用自制武器抵抗政府軍丨THE NEW YORK TIMES
Q
我國云南也受到了地震影響,你們會向云南實施救援嗎?
云南省,尤其是與緬甸接壤地區受到了明顯的影響,看新聞有不少房屋受損的情況。
云南的應急響應工作已經在各級政府的組織下迅速有序展開了,我所在的兩家機構不直接參與國內的救援,不過在有需要時,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提供信息支持。希望無論身在國內還是海外的中國人,都能平安度過這場災害。
參考文獻
[1]https://shimo.im/docs/DxBCEccJWnGJgXaK
[2]https://reliefweb.int/node/4142691
[3]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6807199/content.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作者:小寞
編輯:李小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