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青島人如何定義家鄉,答案可能比啤酒泡沫還跳躍 :“紅瓦綠樹是祖傳濾鏡,塑料袋裝啤酒是祖傳儀式感,至于嶗山道士會不會穿墻?你猜!”
這座被黃海捧在手心的城市,左手握著百年歐式建筑群,右手拎著滋滋冒油的鐵板魷魚,頭頂盤旋著搶面包屑的海鷗,腳下踩著全國1/3的海洋科研力量——青島的魔幻現實主義,從不用刻意營造。
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現代化的都市氣息 ;既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又有令人垂涎的美食,它們共同構成了青島這座城市的AB面。可以說,在青島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發現別樣的精彩。
除了啤酒和蛤蜊,
青島還有什么
青島,是中國最早擁有“游客”概念的都市,早在民國時期就捧著海水浴場的明信片向世界say hi,康有為寫下“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的評價,沈從文在福山路的半山小樓中找尋創作的靈感,德國人留下的啤酒廠至今仍在咕嘟咕嘟冒著麥芽香……但青島的魅力遠不止于此,無論老城區,還是遠郊區市,都如同散落在膠州灣畔的明珠,各有各的光芒。
市南與市北:青島的“城市客廳”
但凡社交平臺上有人提起青島CityWalk線路,90%以上指的是在市南區溜達。市南區是青島的歷史文化和旅游中心,這里的海岸線全部在風景區范圍內,包括棧橋、五四廣場、有“萬國建筑博覽會”支撐的八大關、第一海水浴場、魯迅公園以及眾多名人故居在內的景點都在市南區。
與市南區的歷史厚重感不同,作為青島工業發源地的市北區充滿了濃厚的市井氣息,作為青島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夜市之一,臺東夜市早已遠近聞名。這里也曾是青島啤酒廠舊址所在地,因此啤酒也就因此成為市北的靈魂。而DrinkWalk也成了社交平臺上對青島漫游的完整補充。
李滄:老工業區的潮流變身
李滄區既有歷史悠久的大棗園牌坊,延續百年煙火氣的李村大集,又有展現著現代都市活力的商圈。老國棉五廠舊址改造的紡織谷,藏著全青島最潮的獨立設計師,斑駁的水泥墻與先鋒藝術相碰撞,也在映照著李滄區的新舊交融。另外要提醒的是,每年四月初,李滄就成了櫻花的海洋,想去賞櫻拍照的朋友可以早做準備了。
嶗山:山海之間的科技秘境
嶗山區,因嶗山而得名,這里是道教的圣地,也是蒲松齡筆下《嶗山道士》的故事來源地。或許是傳說故事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這片山水仿佛自帶“靈氣”,嶗山茶淡雅清新,嶗山水更是成為釀酒、生產水飲的主要原料之一。而在全國所有高新區綜合指標排名第一的青島高新技術產業區也建在了嶗山區。一邊修仙問道,一邊探索最硬核的科研,這就是魔幻現實的嶗山。
城陽:古韻老城,動力十足
青島人用“gala”這個地域方言,把“蛤蜊”徹底霸占成為了自己的特色。而城陽紅島地處膠州灣內灣,風輕浪少水質好,這里的蛤蜊最為鮮美。除了美食,城陽區歷史悠久,辛氏鍥金畫、黑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如今,這里的高新技術產業也開始蓬勃發展,“動車小鎮”生產了近六成在中國鐵路上飛馳的高鐵動車,從這里駛出的軌道列車已經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即墨:時尚的“千年網紅”
中國衛衣看青島,青島衛衣看即墨”。不夸張的說,占據國內衛衣市場七成份額的即墨衛衣對城市精英與小鎮青年的“時尚侵襲”是無差別的。即便我們從未到過這里,但購物網站的搜索欄里肯定會有“即墨衛衣”這個關鍵詞。其實,即墨古城歷史悠久,自建成至今已有1400多年。當地的即墨老酒聞名遐邇,以獨特的釀造工藝和醇厚的口感遠銷海內外。這里還有與英國的“巨人堤”和美國的“魔鬼塔”并稱世界三大石柱群奇觀的馬山石林。文化、時尚、美酒、美景……全都有,即墨不紅,天理難容。
西海岸新區 :經濟、文化都挺硬
西海岸新區是黃島區和膠南市合并而來,雖然被老青島人當做“農村”,但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青島乃至整個山東經濟排名第一的區,這里匯集了汽車制造、家電電子、石油化工、船舶海工、機械裝備、航運物流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充滿了蓬勃的發展活力。或許我們會覺得這些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但在黃島金沙灘的細沙之下,卻埋藏著一座“東方影都”的野心。蛇年春節檔的《封神2》和《蛟龍行動》都是在這里拍攝的,而之前的《流浪地球 1、2》《瘋狂的外星人》《刺殺小說家》《熱辣滾燙》等高票房大片也是出自這里。經濟文化兩手抓,玩得就是西海岸。
膠州、平度與萊西:青島遠郊的自然與文化
除了本地人,游客來青島很少會到這三個遠郊市來玩。但這里依然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的。
膠州市,擁有三里河文化遺址,這片古老的土地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而膠州大白菜作為當地特色農產品,以口感鮮美、營養豐富而聞名全國。
平度市,充滿了濃郁的田園氣息。大澤山葡萄、馬家溝芹菜、平度大花生等農產品品質優良。此外,還有平度博物館,收藏著豐富的歷史文物,讓人們可以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
萊西市,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姜山濕地是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濕地,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家園。在膠東民俗文化博物館,人們可以了解到萊西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
青島人繞不過去的“網絡梗”
在網絡這個神奇的“江湖”里,關于青島人身份的梗可不少,它們像一個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在嬉笑調侃間,展現著青島這座城市與外界認知的微妙碰撞。
“正宗青島人”的神秘界定
在青島本地,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有人問:“你是青島人嗎?”回答若是“我是城陽的”,提問者可能就會來一句:“城陽不算青島吧。”這時候,一場關于“什么才是正宗青島人”的討論就可能熱烈展開。在一些老青島人的認知里,真正的青島是指市南市北滄口(1994年,滄口與李村合并為李滄區)這些老城區 ,像即墨、平度、膠州這些地方,都屬于“遠郊”,不太能算“正宗青島”。
這種認知的形成,和青島的城市發展歷程脫不了干系。市南市北滄口是青島較早發展起來的區域,見證了青島從一個小漁村到現代化城市的蛻變,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記憶。這里的老建筑、老街巷,還有那一口地道的青島方言,都是老青島的象征。而隨著城市的擴張,周邊區域逐漸并入青島版圖,雖然在行政上同屬青島,但在文化認同和生活習慣上,還是存在著一些差異,這就導致了“正宗青島人”范圍的爭議。
“中國青島”背后的身份傲嬌
“中國青島”這個梗,更是把青島人獨特的身份認知展現得淋漓盡致。當被問起家鄉何處,山東其他城市的人大多會說“山東XX”,而青島人卻習慣直接說“青島”。這并非青島人刻意搞特殊,而是青島的知名度確實高,大家潛意識里覺得,說出青島,對方就能知道是山東的城市。可在部分山東老鄉眼中,這就成了“特立獨行”,于是就有了那句玩笑話 :“喲,你們是中國青島的!”
如今,“中國青島”更多是一種輕松的調侃,沒人會真的覺得青島不屬于山東。但它也反映出青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地位,青島作為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這種城市實力讓青島人在介紹自己時,多了一份別樣的自信。
“青島大姨”的身份代言
要說最能代表青島人的形象,“青島大姨”絕對榜上有名。一頭浮夸的卷發,戴著金邊眼鏡,圍著花絲巾,操著一口地道青島腔,演員張海宇塑造的“青島大姨”形象,簡直是青島人的典型代表。她性格淳樸,有點小虛榮又很前衛,關心家長里短,嗓門大、中氣足,“嫩想干什么”是她的口頭禪,不管是和大爺爭論,還是教訓晚輩,都氣場十足。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卻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讓大家看到了青島大姨風風火火又可愛的一面。“青島大姨”不僅是青島女性的一個縮影,更成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讓人們一提到青島,就會想起那個熱情、直爽的大姨形象。
跟著年輕人逛青島
提起青島的美景,那可真是數不勝數。嶗山,以其秀麗的山海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遐邇,登上山頂,俯瞰大海,那種壯闊的美景讓人陶醉。棧橋則是青島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深入海中,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海面上。漫步在棧橋上,海風拂面,海浪拍打著橋墩,十分愜意。八大關匯聚了眾多風格各異的建筑,有歐式、日式、美式等,仿佛是一個建筑藝術的博物館。五四廣場則充滿了現代氣息,而與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合影打卡似乎成了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不過,對于文藝浪漫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早已有了更小眾的玩法。
怎么玩:
穿行于小巷和海岸,透過建筑縫隙,遠眺長長的海岸線,拍照打卡嘗小吃,寧靜又治愈。
推薦路線:
Day 1:棧橋——銀魚巷——安娜別墅——圣彌厄爾教堂——基督教堂——信號山——網紅墻
Day 2:石老人日出——八大關——小魚山——魯迅公園——琴嶼路——海軍博物館
打卡點推薦:
棧橋
青島地標之一,在這里可以用切好的油條段兒或者面包塊兒喂海鷗。一般上午時段海鷗會很餓,一群海鷗飛起,的畫面也會很壯觀!
銀魚巷
這條街區位于寧陽路和壽康路的交匯處,緊鄰著青島火車站,保留著青島特色傳統里院建筑同時又是潮流文化聚集地 , 氛圍感十足。
圣彌厄爾教堂& 安娜別墅
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設計,融合了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 年)10月落成。這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和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國唯一的祝圣教堂。教堂對面的安娜別墅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非常適合女孩子打卡拍照。
基督教堂
江蘇路基督教堂又稱總督教堂,是典型的德國古堡式建筑,由鐘樓和禮堂兩部分組成,主要材料是花崗巖。鐘樓高39.1米,準點鳴響,爬到鐘樓的樓層,通過窗戶可以遠眺膠州灣附近的海景。
信號山
與一面紅瓦綠樹,一面第一海水浴場的小魚山相比,信號山的觀景臺更多,這里可以俯瞰整個青島,且有著歐洲童話般的視角,同時也是看日落的絕佳地點之一。
德國總督府舊址
德國總督府舊址位于龍山路,建筑風格為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筑樣式與青年風格派相結合,外觀莊重典雅,內部裝飾華麗。如今,這里已經成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向人們展示著青島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
網紅墻
這條長468米的網紅墻位于大學路與魚山路的交匯處,是青島市美術館的外墻。大學路兩旁的法國梧桐和老建筑,營造出一種古典而浪漫的氛圍。青島市美術館本身也是一個值得探訪的地方,它融合了羅馬柱廊式、中國宮殿式和阿拉伯式三種建筑風格,而且經常舉辦各種藝術展覽。
琴嶼路
琴嶼路是一條蜿蜒在海邊的小路,連接了萊陽路與
小青島。天氣好的時候,這里的天空、大海和建筑完美結合到一起,仿佛瞬間穿越到宮崎駿的動漫世界。
火爆網絡的
青島老品牌
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還有許多老品牌承載著青島人的記憶與情感。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青島啤酒、雙星球鞋、青食鈣奶餅干、嶗山可樂之外,青島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品牌,比如1912年創建的青島葡萄酒,中國第一瓶大香檳、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蘭地均誕生于此,保存完好的百年酒窖至今酒香馥郁;1919年建立的青島卷煙廠,生產的“老刀”“哈德門”“大前門”等品牌香煙,在過去的歲月里也曾風靡一時;1956年誕生的金錨手表,是青島市的第一塊手表品牌,也是國家知名品牌“中華老字號”,見證了青島制表業的輝煌;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響當當的大金鹿自行車,被稱為“自行車中的悍馬”,是當時人們出行的重要工具,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這些老品牌,有的依然活躍在市場上,不斷創新發展,續寫著輝煌;有的雖然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它們卻見證了青島的發展與變遷,同樣是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當然,還有一些產品則莫名出圈,火爆網絡,在提供熱梗的同時,也為品牌帶來巨大的銷量,比如嶗山白花蛇草水……
“最難喝的飲料”一年賣出56億
要說市面上售賣的哪種飲料最好喝,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統一的答案。但是要說哪種飲料難喝,又有一堆人追捧,那么產自青島嶗山的白花蛇草水必定榜上有名。很多人說它“有一股子草席子味兒”,也有人不服,“明明是洗腳水的味兒”。其實大家還是太客氣,這難道不是“餿了的洗腳水與草席精華二合一”嗎?
除了味道怪一點兒,你看它高端的透明玻璃瓶身、簡約時尚的標簽設計,處處都在彰顯著自己的人畜無害。但是一旦你品嘗過它,你會懷疑這水它一定能治點兒啥病。 青島本地人總結, 白花蛇草水就是“青島本地豆汁兒”。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很多人偏偏青睞這個口味,甚至在國外它都備受推崇——1962年,白花蛇草水在東南亞一上市,就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并迅速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熱銷,上世紀80年代,白蛇花草水的價格一度賣到了一瓶10元的價格,為我國出口外匯做出了巨大貢獻。連當時的柬埔寨親王西哈努克,和新加坡原領導人吳作棟,都對它青睞有加,嶗山白花蛇草水在東南亞市場上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不僅遠銷東南亞,嶗山白花蛇草水還打進了非洲市場。2016年,嶗山白花蛇草水進駐利比里亞,受到了非洲朋友的追捧。不過中國網友卻一度有些擔心,老外們不會以為我們天天就喝這個吧?
嶗山水、嶗山礦泉水和嶗山白花蛇草水
如此難喝的“嶗山白花蛇草水”,其實是正經的中華老字號。
說起嶗山白花蛇草水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嶗山礦泉水。因為嶗山白花蛇草水,是在嶗山礦泉水的基礎上罐裝的。1903年,德國商人馬牙在青島嶗山打獵,偶然間嘗到了嶗山清冽的水,便覺得這個水十分不簡單。
到了1931年,一位名叫羅維德的博士發現,這里的水質與當時法國著名的威士礦泉水的水質很相似。于是組織工人生產出了中國第一瓶天然飲用礦泉水,并裝瓶售賣,這就是歷史上“刺猬井”的由來,從此它也被譽為中國第一口礦泉水井。從此,刺猬井也開啟了中國礦泉水的先河。
而嶗山礦泉水優質的水源搭載德國先進的生產工藝,使得這里成為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僅有的兩家罐裝廠之一,直至可口可樂第一次撤出中國大陸市場。
20世紀60年代,為擴大出口創匯規模,專門針對東南亞人群研制的嶗山白花蛇草水問世。
在嶗山礦泉水的基礎上,白花蛇草水添加了具有解酒、養胃、保肝健脾、清熱解毒助消化等多種保健功效的白花蛇舌草提取液以及二氧化碳。東南亞一帶氣候濕熱,蚊蟲較多,當地人平時就有喝白花蛇舌草涼茶清熱解毒的習慣,所以嶗山白花蛇草水很對東南亞人的口味。
一經上市,白花蛇草水就迅速暢銷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等東南亞國家,銷量更是突破1億瓶,被外國人稱為“東方神水”,成為東南亞人民日常生活的常備飲品。
新中國成立初期,柬埔寨一直跟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系。當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應邀長期在中國居住期間,對白花蛇草水情有獨鐘。
2000年,新加坡領導人吳作棟訪華,點名要喝白花蛇草水。于是嶗山白花蛇草水成了高端飲品,開始熱銷全球。
就在白花蛇草水暢銷海內外、供不應求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白花蛇草水停產了。2009年《食品安全法》實施,規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除非這種藥品既是藥品同時也是食品,而且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通過才能生產。雖然嶗山白花蛇草水已經有50多年的生產歷史了,但是因為產品中的“白花蛇舌草提取液”不符合規定,所以被迫停產。此后很長一段時間,白花蛇草水在中國消失了。直到2012年它才通過衛生部的審批,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并一直暢銷至今。
嶗山白花蛇草水暢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營銷策略很獨特。一般人以為飲料好喝,才能吸引消費者,但白花蛇草水因為本身產品的獨特性,反其道而行之。對于市場上關于“難喝”的反饋,它大度地和廣大網友一起開啟自黑模式,并將“難喝”作為賣點,在互聯網上反向營銷。
不僅贏得了話題度,白花蛇草水還借助互聯網+電商新零售的模式,迅速在網絡上鋪開市場,光是2023年去年一年,銷售額就高達56億。
王哥莊大饅頭:碳水帝國中的巨型明珠
山東人以實在聞名于世,但是如果你沒去過山東青島,沒吃過當地的大饅頭之前,你就不算真正感受過這片土地的實在。
百度百科介紹,王哥莊大饅頭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青島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用嶗山水、鐵鍋蒸、木柴燒、手工揉等方法制作。有說法顯示它可能起源于古代抵御倭寇的軍營,現在已經是被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當地政府甚至給大饅頭店提供了專供的面粉,就是為了保證質量。
古有詩云:“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但是對在山東青島長大的孩子來說,少時不識月,呼作的應該是嶗山的大饅頭。
演員黃渤,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曾經就在微博上曬過家鄉的大饅頭。演員舒淇在山東拍戲時,也戲稱自己的臉瘦得比饅頭都小了。 這也是王哥莊大饅頭的獨到之處——大。
縱覽地大物博的祖國,任何一個地方的饅頭,用的動詞都是“拿”,只有在膠東地區,才可以用“捧”,一旦親眼所見,你很難直視它的尺寸,只剩一種油然而生的尊敬,它無疑是饅頭的帝王,任何饅頭和饃在它面前,都會羞愧到自己姥姥家去,恨不得說自己是旺仔小饅頭。
據說當年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首次到太空造訪時,就有淳樸的山東人提議讓他帶上兩個王哥莊大饅頭,去的時候吃一個,回來的時候吃一個,主打的就是安全感爆棚,哪怕你到了外太空也不會被餓著。
而就算是那些走遍祖國大江南北,領略過不同地域文化的人,他們也很難找到比王哥莊大饅頭更可靠更實在的餐食。
中國山東,世界青島,很多人對青島的了解流于表面,認為青島靠海吃海,啤酒聞名,國際接軌。但是忽略了青島人最本我的一面,在青島,山從不與海掙水,但是當地人的生活水平,蝦兵蟹將們代表不了,但是一個膠東大饅頭,你能360度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水平,撕開它,你洞見的不只是面,而是山東人的誠懇和豐年的具象。務實的山東人,早已將自己的大饅頭開發到極致,進可攻,退可守,食有味,用有途。很多人在酒局上喝多了,直接帶著吃剩的大饅頭回到住處,據說比枕頭還舒服,在夢里都是麥香。也有不少在外求學和務工的游子,春節后從家鄉返工時,行李箱被幾個饅頭塞得滿滿登登,這是屬于青島的獨有鄉愁。
山里人實在,海邊人浪漫,在青島,山海融合,這里的大饅頭,也有著不輸馬卡龍的漂亮一面,也許這是屬于齊魯大地難得的結合。如若回歸到吃的本質,王哥莊的大饅頭,更配得上“橫掃饑餓”這四個大字,再愛吃面食的西北人,也沒法一個人獨自完成吃下一個饅頭的壯舉。而當南方的朋友們,見到饅頭切開被端到席面上時,他們的眼睛與大腦均處在對不上賬的狀態。
就連同省的山東兄弟第一次造訪青島,也逃不過一個饅頭吃三頓的命運。看著你捶胸頓足難以下咽的場景,當地的朋友會開心地告訴你,海鮮是自然的饋贈,大饅頭才是人民的選擇。
每逢春節,樸實的大饅頭也會著上心意,訴說著新年的喜慶。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過年只需要一個饅頭,就能從初一吃到十五,從而肅清自己的腸道,讓味蕾重回巔峰。要是趕上喜宴壽宴,大饅頭會進行一次超級進化,尺寸你選,面點師負責巧奪天工。既能保證原始功能,又同時闡釋著喜慶的暴力美學。曾經有人在自己孩子的滿月宴上,將各式饅頭與孩子放在一處,來訪的賓客甚至分不清哪個才是面捏的。大饅頭是美好寓意的載體,造型是鳳凰,它代表著小女孩貴如鳳凰,漂亮可愛 ;造型是龍,則寓意小男孩生龍活虎,活潑可愛。民間藝術總是倡導精益求精,產品中凝聚的都是人民最樸素的愿望。透過饅頭,我們能看到膠東地區的勞動人民,不僅僅在面食的造詣上充滿智慧,說是自己創造出了一個面食元宇宙也不為過。
饅頭在此時已經在品種上進入了另一個層面,有的地方把它叫花饃,有的地方叫花餑餑,但王哥莊的從業者相當專一,花樣再多也得叫饅頭。但是藝術創作沒有終點,為此每年他們都會舉辦花樣饅頭大賽,有人說這是饅頭界的維密,也可以直接理解為王哥莊的秘密。
在媒體的報道中,比賽的賽制相當完善,評委們會圍繞形態、質地、色澤、外觀等方面的標準評選,而參賽者則通過工藝、手藝、寓意來進行交鋒。在評比過程中,還要防止成品出來有裂口,必須急火慢火交替使用,光實驗就進行十次左右。參賽的每家饅頭店幾乎都是王哥莊街道的核心饅頭大師,自然都有自己的狠貨。經過足夠長時間的市場磨煉,他們比誰都明白創新和人民需求之間的關聯性。
至于人們有多愛吃,市場總會給出答案,如今當地一些饅頭店一個季度一種饅頭就能賣出三萬個,到節慶時一筆訂單就是一千多箱。饅頭的產量也從2008年的不足6000噸,到2020年達到了1.48萬噸,在互聯網的加持下產值突破1.1億元,實實在在解決了幾千人的就業。我們的只言片語,很難說清王哥莊大饅頭在當地生活里的出現頻次,人們平時吃它,過年吃它,結婚吃它,老人過壽時也吃它。如果你出生在這兒,可能在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過這個禮物了。也許就像一個當地朋友說的,離開了家鄉的本地土著,才更明白為什么蒸饅頭也要講究匠人精神。它既是日常生活里的食物,也是人生重要時刻的見證者。
編輯 = 李超 + 劉海倫 + 耿磊
攝影 = 幾奧 + 心期遠方 + 波子汽水
文 = 李超 + 耿磊
??熱文回眸??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把我們加個“星標”
就能確保看到我們的推送
??方法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