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無視中方的勸告,貿然毀約開火,終于引發了意料之外的后果,以方目前的處境如何?為什么將停火協議視為無物?美國這次還能力挺以色列嗎?
據參考消息報道,以色列在外部多線作戰的同時,其內部也醞釀著一場斗爭,數萬名以色列人走上街頭,問責內塔尼亞胡政府,有專家指出,若以色列政府一意孤行下去,將可能在以色列深陷戰爭困局之際引發動亂。
【以色列正面臨“內外交困”】
不聽中方忠告以色列自食其果
事實上,以色列這種“內憂外患”的處境純屬咎由自取,中方早已給出過中肯的意見,被以方一次次無視。
甚至就在最近,中方代表還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發言中,明確譴責了以色列對敘利亞的空襲,并要求以色列盡快撤軍,這種立場體現了中國一貫堅持的和平共處原則和國際法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建議并非單純偏向某一方,而是基于維護地區穩定和推動和平談判的目標,通過對話而非武力解決問題,是中國為解決中東問題提供的建設性方案。
對于解決中東的復雜問題,中方始終強調,只有通過和平談判和外交手段,才能真正實現長期穩定的和平,反觀以色列一味依賴軍事手段,只會陷入“打—報復—再打”的惡性循環。
反之,若以色列如果能夠接受中國的建議,積極參與多邊會談,尋求與鄰國及巴勒斯坦方面的妥協,將有助于緩解緊張局勢并逐步建立互信,但現實證明,以色列一意孤行地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也因此引發了更大的危機。
【以色列毀約再次挑起戰爭】
以色列“內憂外患”是必然結果
此次發生在以色列的抗議活動,起因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解雇了國家安全總局局長,原因是他在應對哈馬斯襲擊時有失職的表現,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在“公報私仇”。
這反映出以色列政府內部存在的分歧日益明顯,但歸根結底,這種分歧是以色列不斷挑起外部戰爭的必然結果。
明眼人都能看出,以色列在敘利亞和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表面上是為了消除威脅,但實際上卻進一步激化了地區矛盾。
與此同時,敘利亞作為阿拉伯國家的一員,此次空襲直接導致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不滿,甚至可能促使更多國家聯合起來反對以色列。
長期的戰爭在以色列國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隨著生活成本上升和經濟壓力激增,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遭到大量民眾和反對派的強烈反對。
而可以預見,在未來以色列還需要用更多的軍事行動,來一次次地樹立自己“軍事強國”的形象,往往會導致敵對勢力更加堅決地反抗,陷入漫無止境的循環。
【以色列用武力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美國也幫不了以色列
而作為以色列背后最堅定的“支持者”,對于以色列當下的處境,美國要負很大的責任,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長期以來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助長了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采取強硬政策的傾向。無論是軍事援助還是外交庇護,美國的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以色列的冒險行為。
但在特朗普上臺后,意識到美國自己也要面臨著諸多國內挑戰,包括經濟復蘇乏力、社會分裂加劇以及黨派斗爭等問題。
【美國不會站在以色列的立場思考問題】
這些問題使得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投入能力大打折扣,難以像過去那樣全力支持以色列。
總的來說,以色列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區域合作和多邊機制來解決,而這也是美國不擅長的。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利益優先原則,決定了它不會真正站在以色列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以色列想要像以前一樣,通過美國的幫助解決問題,顯然不太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