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
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現任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學教授。與眾多英國史家不同,費吉斯專研俄國,研究范圍橫跨俄羅斯帝國、蘇聯與當代俄羅斯。他不僅熟悉俄國政治與歷史,更兼及俄國文化、文學、藝術、民族、社會。
費吉斯的一系列解讀沙俄及蘇聯歷史的著作如《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帝國博弈》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當今英語世界俄羅斯研究的一流大家。在俄羅斯學術界和俄羅斯聯邦政府有重點和有選擇地翻譯和介紹歐美學者關于俄羅斯文化與俄國文化史的研究的同時,奧蘭多·費吉斯每部著作的出版幾乎都受到俄羅斯社會的關注。
奧蘭多·費吉斯
與描述國家命運、制度存廢或領袖功過的“宏大敘史”不同 , 奧蘭多·費吉斯不僅“目光向下”,關心普羅大眾的命運;更同時講述“他的故事”(His Story)和“她的故事”(Her Story)。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令人感佩的女性歷史人物。譬如《娜塔莎之舞》中,他以相當的篇幅頌揚了十二月黨人背后的英雄——他們的妻子。在沙皇為了讓她們和丈夫斷絕關系、不惜修改貴族不得離婚的法律后,她們仍然選擇與丈夫共同流放西伯利亞,哪怕永世不得返回故土。
他的敘史風格有很強的文學性,文筆之優美甚至能得到文學界的贊賞。 出身于文學世家的他,不僅受到作家母親的文學品味的影響,自己還是 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的正式會員。在評論家看來,費吉斯的作品“涉獵廣泛,講得漂亮,帶著他對生動散文的精妙目光,他描繪的世界變得栩栩如生”。也正因可讀性強,費吉斯的作品才能有別于嚴肅的史學著作,在大眾讀者中引起廣泛的影響。當一本歷史書非常好看,我們甚至可以將它形容成:這很費吉斯。
M譯叢曾經推出他的三部作品:《娜塔莎之舞》《克里米亞戰爭》《創造歐洲人》。
購買三冊組合裝,加贈M譯叢徽章1枚
《娜塔莎之舞》
豆瓣評分9.2
?了解俄羅斯文化的必讀經典
我們不屬于西方,也不屬于東方。我們既無西方的傳統,也無東方的傳統。我們似乎置身于時間之外……
——恰達耶夫
在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里,娜塔莎,這位自小接受法國教育的貴族小姐,愛唱歌、跳舞,不論蘇格蘭舞、英吉利茲舞,還是俄羅斯民間舞,她都能翩翩起舞,展現婀娜多姿、優雅動人的俄羅斯風情。
奧蘭多·費吉斯通過“娜塔莎之舞”,重新詮釋《戰爭與和平》這部巨作,介紹托爾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契訶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等偉大的作家和藝術家,以散文般的優美筆觸再現廣袤質樸、包容一切的俄羅斯。
娜塔莎之舞是一個開場白。它的核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相遇:上層階級的歐洲文化與農民的俄羅斯文化。1812 年戰爭是兩者第一次聯手推動了民族的形成。受到了農奴愛國熱情的鼓舞,娜塔莎那一代的貴族開始突破他們自身階層的外國傳統,轉而尋求一種建立在“俄羅斯”原則基礎之上的民族意識。
《戰爭與和平》
他們用母語取代法語,并將自己的風俗和衣著、飲食習慣和室內設計品位都俄羅斯化了;他們走入鄉村去了解民間傳說、舞蹈和音樂,希望能夠在所有藝術形式中塑造一種民族風格,來接近和教育普羅大眾。像娜塔莎的“大叔”一樣(在《戰爭與和平》的結尾還加上了她哥哥),一些人放棄了圣彼得堡的宮廷文化,而試著與莊園中的農民一起過一種更淳樸(也更“俄羅斯”)的生活。
“本土”俄羅斯與“文明”俄羅斯對抗的結果,實際上就是在一個國 家里分化出了擁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理想的兩個社會,進而導致俄羅斯社會分裂的悲劇。 當含著金鑰匙出生,并在全真的貴族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娜塔莎”偶然地在“農民大叔”的林中小屋里翩翩起舞時,“突然發覺自己的身上流著農民的血液”,一下子就撕開了俄羅斯“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的百年創傷。
美國作家施梅曼曾經擔任《紐約時報》駐蘇聯記者,他給予《娜塔莎之舞》極高的評價 :“奧蘭多·費吉斯成功地描述了俄國文化的無比深厚和強大力量,概述了俄國歷史上的重要問題和事件。奧蘭多·費吉斯以一種讓讀者更深刻理解俄國的方式來書寫,這種方式比僅僅去敘述統治者如何專制、征服者如何殘暴和戰爭如何殘酷更高明。用俄國人自己的話談‘俄羅斯問題’,如何尋找亞洲之根,探求俄國農民之謎,如何養育出如此多的偉大作家、詩人、畫家和作曲家,是其著作的過人之處。”
有中文讀者讀完《娜塔莎之舞》,最受震動的是看到“那些跨越了沙皇俄國與蘇維埃政權的高貴而豐沛的靈魂,是怎樣在動蕩的歷史長河中掙扎、破碎、流浪與回歸。”
《克里米亞戰爭》
豆瓣評分9.1
?一場被遺忘的戰爭,至今仍在影響著世界
對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人們來說,克里米亞戰爭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戰爭,就如同兩次世界大戰對生活在20 世紀的人們一樣重要。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爭端入侵今屬羅馬尼亞的多瑙河兩公國。隨后,搖搖欲墜而勉力維持其歐洲勢力的奧斯曼帝國、擔心俄國擴張的英國,以及想要重塑輝煌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陸續對俄宣戰。持續18個月的克里米亞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損失,并徹底改寫了歐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響了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現代化進程。
這場后世很少提及、幾近被遺忘的戰爭,其實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克里米亞戰爭是第一場“全面戰爭”,今天常見的殃及平民、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的戰爭,在這里已見端倪;它也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又是最后一場依然遵從“騎士精神”的戰爭;它同時是歷史上第一場輿論起了關鍵作用的戰爭——人們對戰爭新聞的反應成為軍事當局做決策時的一個主要考慮因素……
《拜占庭:三城記》
這是歐洲、俄羅斯和中東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影響猶在。它打破了長期以來維持歐洲秩序的俄羅斯—奧地利保守主義聯盟,讓一些新興國家,包括意大利、羅馬尼亞和德國得以誕生;也讓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產生了深深的怨恨,覺得這些基督教國家竟然會背叛自己,與異教徒土耳其人站在一起;同時讓巴爾干地區人民的獨立期望受到打擊。
這場戰爭打開了奧斯曼帝國的大門,西方軍隊和技術的涌入,加快了這一地區融入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步伐,同時也引發了伊斯蘭世界對西方持續至今的對立情緒。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費吉斯大量引用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文獻資料,包括參戰軍士的回憶錄及信件,全面展現了民族主義情緒、帝國勢力博弈和宗教沖突是如何影響各國介入戰爭的。從國王與大臣、報道戰爭的記者與作家,到戰場上的軍官與士兵、圍城內的婦孺,費吉斯不僅從多個視角還原了戰爭的全景,也為今天理解19、20世紀的“東方問題”,黑海地區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系,以及俄羅斯與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死亡兵士的墓碑/內文圖
[費吉斯]在描述高層政客對普通人的影響方面展露了極其出色的天賦,清楚地呈現了引發戰爭的反常外交手段……這本書清晰易懂、文筆流暢、情節生動。最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為什么這場被忽視的沖突和為此殉難的人值得我們長久銘記。
——《獨立報》
《創造歐洲人》
豆瓣評分8.4
?第一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歐洲從此等于高雅
在歐洲的任何地方,沒有歐洲人會是完全的流亡者。
——埃德蒙·伯克
1846年6月13日巴黎一布魯塞爾鐵路開通,1500名旅客接受鐵路公司經營者羅斯柴爾德男爵的邀請,搭上首航火車。受邀的旅客包括法國國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子內穆爾公爵和蒙龐西耶公爵、法國和比利時的官員們、大仲馬、雨果、戈蒂耶、安格爾等名人。旅途中,柏遼茲指揮樂隊在火車上演奏了《葬禮及凱旋大交響曲》。
這條鐵路并非第一條國際鐵路,但卻被視為最重要的,因為它連接了法國和低地國、英國與德語區。鐵路穿越國界,就此開啟了歐洲文化的新時代。作家、藝術家、歌劇團、樂隊和演員成為常客,搭乘火車穿梭各國,舉辦大量的演奏會、藝術展覽、讀書會、沙龍,國際市場也借由便捷的跨國運輸向量產的廉價畫作復制品和書籍、樂譜的印刷品開放。
歐洲各國民眾開始將歐洲視為一個整體并共享同一種文化——他們閱讀同樣的書籍、聆聽同樣的音樂、欣賞同樣的繪畫、觀賞同樣的戲劇。最終,他們以“歐洲人”自居,視歐洲為一個不受國界限制的文化交流、翻譯、交換的場域,19世紀的歐洲就此拉開文化全球化的序幕。
《布達佩斯大飯店》
鐵路時代帶來大眾交通與旅行的革命,印刷技術和國際市場的形成提升作品量產的市場力量,最終藝術與文化成為一門生意,而作品最后能流芳百世或是被歷史湮沒,也將由資本市場決定。此種風潮下,書籍、音樂、戲劇、繪畫成為“歐洲人”的共同嗜好,劇院、咖啡館、畫廊、音樂會成為眾人追逐的高雅“生活方式”。資本和藝術聯手成就“文化追星”,全職創作的文化明星得以掌握自主權,實現財務自由。
費吉斯通過彼時的三位文化“頂流”——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法國女高音保琳娜·維亞爾多和藝術評論家路易·維亞爾多的故事,展現19世紀燦爛輝煌的國際主義文化,以及當時的作家、藝術家、音樂家,如何成為跨國的文化中介者,通過蓬勃發展的文化圈將歐洲各國聯結成一個文化共同體,使歐洲各國人民接受共同的身份標簽——“歐洲人”,進而樹立歐洲文化,以及文學藝術在世界文明的經典地位。
有讀者說,“一切仿佛都朝著一個世界主義的、資產階級的、統一的歐洲的方向駛去,車被迫停下才發現這一站是民族主義的、威權主義的、分裂的歐洲。可以理解茨威格為什么寫完《昨日的世界》就自殺了,因為他的精神故鄉是19世紀那個自由的、統一的歐洲文化家園,它已經死掉了。”
書中,費吉斯對歐洲文化、文學與藝術的如數家珍、信手拈來,令人嘆服。一個個鼎鼎大名的人物輪番登場,無數軼聞趣事經過他巧妙的編排,相互勾連,層層鋪開,湊成了一出形塑歐洲文明的大戲。那個蓬勃昂揚的黃金年代,透過費吉斯精彩絕倫的書寫,讀起來十分過癮,對照今日令人扼腕。
購買三冊組合裝,加贈M譯叢徽章1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