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產“20家族”的成員,直-20系列近年來不斷開枝散葉,持續給軍迷們帶來驚喜。近日,央視《軍事報道》節目就曝光了直-20T直升機參加演練的畫面,讓無數軍迷眼前一亮。隨著直-20T正式交付部隊,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擁有了性能強勁的新銳裝備,這款在去年珠海航展才首次亮相的新型武裝突擊直升機,也將成為未來解放軍臺海行動的“斬首利器”。
作為直-20家族的武裝突擊型改進型號,由于同時承擔火力打擊和交通運輸的任務,因此直-20T也被軍迷們形象地稱之為“突擊鷹”。和原版通用型頒布相比,直-20T強化了掛載能力和火力。其機身兩側加裝了一對短翼,每側各有兩個掛架,可外掛8枚AKD-10空對地導彈或2個19聯裝火箭彈發射巢。
僅僅以火力打擊能力來說,直-20T完全不遜色于武直-10。而從打擊精度來看,由于直-20T安裝了飛行夜視系統(PNVS),具備白光、熱成像和激光三種探測模式,這就表示它完全可以和美軍AH-64“阿帕奇”一樣,可以發射激光制導導彈,實現遠程精準打擊。當然,在執行打擊任務之外,其作為突擊運輸直升機使用也游刃有余。由于其短翼載荷能力提升40%,達到驚人的1.6噸,直-20T的載荷能力甚至超過美軍的MH-60L“滲透鷹”,可以搭載齊裝滿員的特種部隊進行敵后滲透或執行遠程斬首任務。
在臺海局勢日益緊張的當下,直-20T的規模化列裝,無疑對臺海軍事準備的加成效應顯著。一碗直-20T具備艦載部署能力,這就讓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垂直投送效率提升三倍。在模擬奪島演習中,搭載直-20T的登陸編隊可在首波突擊中投送2個合成營的兵力,相較使用直-8C的舊方案,突擊梯隊規模擴大40%且裝備完整性提高28%。其配備的電子對抗吊艙,可對臺軍"天弓"防空系統實施定向干擾,為運輸機群開辟安全走廊。與此同時,直-20T也讓立體登陸的時空維度被重新定義。
因為直-20T搭載的激光告警與紅外對抗系統,可有效壓制臺軍“捷羚”防空導彈,為運輸機群開辟安全走廊。在此前的2024年“聯合利劍”演習中,解放軍模擬特戰分隊就搭乘直-20T突襲佳山基地,從澎湖前沿部署到花蓮山區機降的全程時間壓縮至82分鐘,這種“跨地形垂直滲透”能力使臺軍耗費20年構筑的西部平原防線戰略價值銳減。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未來兩棲作戰和特種作戰的需求,直-20T通過模塊化設計確保了量產的可行性,以及任務轉換的便捷性。實測顯示,從“運輸型”構型轉換為“突擊型”構型,直-20T只需要兩小時。在可持續作戰方面,如果加掛副油箱,其作戰半徑可延伸至800公里,足以覆蓋臺海全域。再加上直-20T與直-20通用型直升機高度通用,其采購成本和后勤維護費用要低于專用武裝直升機,更適合大規模列裝。直-20T的服役,極大提升解放軍在海島作戰中的戰術靈活性,也讓解放軍在兩棲作戰中可以進一步提升作戰效能。
綜合來看,直-20T的戰術價值不僅在于直接作戰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對戰場規則的重構。當直-20T將運輸、突擊、偵察、電戰等能力融為一體后,足以成為戰場上的“多面手”,讓傳統的海空分界、軍種壁壘、攻防界限全部消解。其帶來的深層影響,是迫使對手在兵力部署、作戰概念、防御體系等層面進行根本性變革。可以預見,未來直-20T還將與航母戰斗群、高超音速武器、智能無人系統共同構成對臺軍事斗爭準備的新體系,持續重塑著兩岸統一進程的力量對比,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起到助推的重要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