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建三(河北懷來)
3.29午后,在堿灘村南池塘邊的土埂上,一只白鹡鸰悠閑地停歇著。它黑白相間的羽毛在陽光下閃爍著自然的光澤,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藝術品。我靜靜地注視著它,它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時而低頭啄食,時而抬頭張望,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一種天然的優雅。
它面向前方,眼神專注而警覺,仿佛在守望著這片屬于它的天地。我忍不住想,這小小的生靈究竟在思考些什么?是為尋找下一頓美食,還是在享受這片刻的寧靜?白鹡鸰的每一個姿態都像是在訴說著一個無聲的故事,讓人不禁駐足傾聽。
這只白鹡鸰并不急于飛走,而是耐心地整理著自己的羽毛,偶爾還會輕輕跳躍幾步,像是在與大地親密交談。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停滯,只為讓我們細細品味這份寧靜。
白鹡鸰的頭部環繞著一條黑色的帶子,與潔白的羽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宛如一位優雅的舞者,在自然的舞臺上翩翩起舞。我看著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這小小的生靈,竟能將生活過得如此詩意。
濕潤的土地上,白鹡鸰面向左側,靜靜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它的尾巴尖上點綴著黑色的花紋,為這幅畫面增添了一抹獨特的韻味。我仿佛能聽到它的心跳聲,感受到了它對生活的熱愛。
它的翅膀微微抬起,似乎正在整理羽毛。動作輕柔而自然,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儀式。我靜靜地注視著它,心中充滿了對這份寧靜的向往。在這喧囂的世界里,白鹡鸰教會了我如何在平凡中尋找美好,如何在忙碌中尋得片刻的安寧。
側身低頭看向地面的白鹡鸰,姿態優雅自然。我仿佛能看到它內心的平靜與滿足,這小小的生靈,用它獨特的方式詮釋著生活的真諦。我站在一旁,默默感受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激。
白鹡鸰伸展著一側翅膀,另一條腿也抬了起來,仿佛在進行一場優雅的瑜伽。我看著它,心中不禁感嘆,這小小的生靈,竟能將生活過得如此精致。
這種黑白相間的鳥兒不僅是生態平衡的守護者,更是文化符號的承載者。《詩經》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難”的意象,將鹡鸰與手足情深相連,而白鹡鸰的遷徙習性——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南遷至長江以南——也暗合了候鳥對季節的忠誠。
它們穿梭于池塘邊緣,在淺水區啄食昆蟲。在農田里,它們追逐翻耕后暴露的甲蟲,成為莊稼的天然衛士。
繁殖季,它們會在石墻縫隙或屋頂瓦片下筑巢,用枯草和羽毛編織成杯狀小巢,每窩產下5-6枚綴著褐斑的灰白色卵。
白鹡鸰的姿態是一首流動的詩。它常獨自佇立在小溪邊或卵石上,細碎的腳步在濕潤的泥土上留下那可爰的爪印。白鹡鸰用靈動的姿態詮釋著自然的韻律,在天地間書寫著永恒的詩篇。這正是:相依天地間,人鳥同家園,天天愛鳥日,共享大自然!
2025.03.30
編輯:牛義信/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