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曾擔任英國駐北京外交官的人士透露,他在結束任務前收到了對方贈送的一套茶具,但有一天清洗時不小心打破了茶壺,結果發現里面裝有竊聽裝置。對于這種技術,我們應該保持理智。首先,茶壺的結構對于中國人來說非常熟悉,而陶瓷的氣孔和燒制工藝也存在諸多問題。其次,陶瓷容易受潮,如果芯片不防潮,就會導致信息泄漏。此外,每次泡茶時,陶瓷都會吸收水分,因此即使芯片經過特殊處理,也可能無法抵抗長期使用。因此,這種說法明顯是無稽之談。
卡梅倫(資料圖)
茶具是需要經過高溫燒制才能成型的。一般來說,陶器的燒制溫度在700-1000℃之間,瓷器的燒制溫度更高,在1200℃以上。而中國送給別人的茶具肯定是精品,也就是高溫陶,需要在1200-1235℃的溫度下燒制8個小時左右。如果按照這位外交官的說法,要把竊聽器放進茶具里面,就必須在燒制之前就做好準備。但是,在這么高的溫度下,竊聽器怎么可能不被損壞呢?就算竊聽器能夠承受高溫,里面的芯片和電路又怎么能夠正常工作呢?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表示難以相信,甚至很多都懷疑這是英國的以己度人,栽贓陷害。畢竟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向來講究“正大光明”,從來不屑于搞竊聽這種陰謀詭計。反倒是英國人對這種行為情有獨鐘。且不談當年香港回歸我國談判時,英國就無所不用其極地竊聽、跟蹤、收買我方工作人員,試圖在談判上獲得上風,就連英國自己的盟友,他們也照搞不誤。
這名匿名官員的爆料被英國媒體當做了“中國威脅論”的證據大書特書,中心意思就是想污蔑中國“嘴上說著熱愛和平,行動卻極具侵略性”。然而,英國人顯然和美國人一樣,犯了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常見的錯誤——以己度人。他們自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世界各國展開間諜活動,就想當然地以為,中國會和他們一樣,滿世界監聽別國。比如在2021年,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就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中透露,英國曾經在華為公司內部安插了情報人員,偷偷對華為進行了全面檢查。
茶壺(資料圖)
然而,英國的此類指責并非首次。英國的歷史上曾頻頻涉及賊喊捉賊的事件。特別是在大英博物館中,其所藏的文物更是令人關注。大英博物館堪稱全球贓物博物館,其中包括中國的文物,這些文物并非正當購買,而是源自英國對他國的掠奪。有許多文物從中國被搶奪,而英國卻不敢公開展示這些來源,以免暴露其掠奪歷史。英國一方面頻繁污蔑他國,另一方面卻掩蓋自身歷史的丑陋一面。類似茶具竊聽器事件中的被害妄想、對中國間諜活動的恐懼心態,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
英國炮制各涉華謠言,其目的是將中國描繪塑造成“不懷好意的國家”,令英國政府和民眾更加敵視中國。敵視中國能給英國帶來什么好處?英國最多能向美國表一下忠心,讓美國認為英國在反華這件事上做的不錯。除了討好美國,反華宣傳不會給英國帶來其他任何好處。中國是經濟軍事大國,過上幾年時間,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英國與其做討好美國的事情,不如擺正心態,與中國務實合作,加強經貿往來。通過與中國合作,英國經濟能得到改善,以后能避免城市破產的悲劇。
茶壺燒制過程(資料圖)
英國國內存在許多“親美”政客,這些人為了討好美國,一味的針對中國。但殊不知,保持正常的對華外交關系,才是英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最佳方式。如何避免茶壺事件進一步升級為地緣政治問題,可能是我們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及面臨的挑戰。中國的復興之路不易,希望我們國民能齊心協力,在國家的帶領下突出重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