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3月29日報道,近日,著名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在美國科研人員中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令人矚目:約75%的受訪者因美國特朗普政府在科研領域的政策變化,考慮離開美國。
在1600多名完成調查問卷的美國科研人員和頂尖科學家中,超1200人有此想法,且這一趨勢在職業生涯起步階段的科研人員中尤為明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曾經對美國科研環境趨之若鶩的科技人才,紛紛萌生去意呢?權威媒體和我個人認為,背后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
一、經費減少:科研之路的 “攔路虎”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全面削減科研經費成為高懸在科研人員頭頂的 “達摩克利斯之劍”。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將限制獲得聯邦研究資助的實驗室的間接資助比例上限,從約30%降至15% 。這一舉措雖預計每年可節省40億美元,卻給大學和研究機構帶來沉重負擔。
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例,若一名科學家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每年100萬美元的科研資助,原本大學還能額外獲得55%(即55萬美元)用于支付研究間接成本的補貼,新規實施后這部分資金將大幅縮水。該校神經科學家里克?胡加尼爾直言:“這將是一次巨大的削減,在這樣的條件下,科學研究將難以為繼。”
對于科研人員個體而言,經費削減直接影響研究項目的推進和個人收入。一位在美國頂尖大學從事植物基因組學和農業研究的研究生,因政府停止撥款,失去了研究支持和津貼。
盡管導師為其找到短期應急資金,她仍需申請競爭激烈的助教職位維持學業,這讓她堅定了出國做博士后研究的計劃。
在醫學領域,同樣有科研人員表示,特朗普政府削減研究項目資金的做法對科研人員尤其是初級科研人員打擊巨大,他們沒有抵御這種風暴的能力,不少人正試圖在加拿大等地尋找工作機會。科研經費是科研活動的 “血液”,供血不足,科研之路必然舉步維艱。
二、政治壓迫:科研純粹性的 “攪局者”
美國政府在科研領域的政治干預行為,也讓科技人員深感不安。以IEEE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志的編輯和審稿人事件為例,這種人為地對編輯和審稿人的身份作出非科學性設限的行為,嚴重違背了科學精神。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海霞憤然申請退出IEEE期刊編委會,她抗議道:“IEEE下令禁止華為專家參與期刊審稿一事遠遠超出了一個可以接受學術人的底線。”在科研領域,學術本應只關乎科研水平和專業性,不應受單位、身份、國籍等外在因素干擾。
但是,美國政府的此類政治壓迫行為,使得科研人員正常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受到阻礙,讓他們在科研工作中如履薄冰,生怕因政治因素而被無端限制或打壓。這種對科研純粹性的破壞,讓許多追求學術自由和公平的科技人員對美國科研環境的信心大打折扣。
三、生活環境:安居樂業的“絆腳石”
美國社會近年來的一些問題,也影響了科技人員的生活環境。槍支暴力、種族歧視等問題頻發,社會治安狀況令人擔憂。在一些城市,科技人員可能需要時刻擔心自身安全,無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同時,美國的公共醫療體系在面對一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暴露出效率低下、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大量科研人員及其家人的健康受到威脅,而美國政府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不力表現,讓他們對在美國的生活保障產生疑慮。
此外,高昂的生活成本,如住房、教育費用等,也給科技人員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使得他們難以實現安居樂業,這也成為他們考慮離開美國的因素之一。
四、個人地位:職業發展的“天花板”
在美國科研體系中,論資排輩現象較為嚴重,對于年輕的科研人員來說,晉升渠道有限,個人地位提升困難。在一些研究機構和高校,資深科研人員往往占據著主要的資源和決策權,年輕科研人員即便有出色的研究成果,也可能難以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地位和認可。
而且,受政治因素和科研經費削減影響,許多科研項目被擱置或取消,這使得年輕科研人員原本就狹窄的職業上升通道變得更加逼仄。他們看不到在現有環境下實現自身價值和提升個人地位的希望,只能將目光投向國外,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經濟收入減少:生活質量的“下滑梯”
科研經費削減直接導致科研人員的經濟收入減少。一方面,項目資金減少使得科研人員的研究津貼、獎金等收入降低;另一方面,許多科研人員因項目被砍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收入大幅縮水。
以神經科學博士后哈魯恩?波帕爾為例,他的薪水一直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多樣性資助項目提供,由于特朗普政府威脅削減相關資金,他對明年的收入憂心忡忡,正積極尋找其他工作,即便這意味著可能離開科學領域。
經濟收入的減少嚴重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生活質量,讓他們難以維持以往的生活水平,這也促使他們為了更好的經濟保障而考慮離開美國。
六、科研環境惡化:科研創新的“陰霾”
綜合上述經費減少、政治壓迫等因素,美國的科研環境整體呈現惡化趨勢。科研項目因資金不足無法順利開展,學術交流因政治干預受到阻礙,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被嚴重挫傷。
在這種惡化的科研環境下,科研人員難以安心進行科研創新,許多有潛力的研究項目被迫中斷或流產。《自然》雜志的調查顯示,眾多科研人員對美國科研未來的發展前景感到悲觀,他們認為在當前環境下,自身的科研理想難以實現。
相比之下,歐洲和加拿大等地區,科研經費相對穩定,科研環境較為寬松自由,吸引著美國的科技人才紛紛前往。
美國大量科技人員考慮離開,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若想留住這些寶貴的科技人才,重振科研雄風,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改善科研生態,為科技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