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新型消費模式正在寵物市場悄然蔓延,貴陽市民朱女士最近就因領養貓咪陷入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金融糾紛;
這場看似溫馨的寵物領養經歷,最終演變成持續數月的維權拉鋸戰。
愛心領養暗藏玄機
事情始于2024年3月,朱女士在社交平臺發現某寵物店發布的“小償領養”信息。
帖文中憨態可掬的銀漸層幼貓照片,配以“88元領養+全程養護指導”的誘人承諾,讓家有愛貓女兒的母親怦然心動。
在線上咨詢確認后,朱女士前往位于花果園的萌樂寵物服務店實地看貓。
店方展示的領養協議初看頗具吸引力:預付500元即可帶走心儀貓咪,后續只需每月支付268元購買指定貓糧套餐,就能享受全程養護服務。
對養寵新手而言,這種“一站式”解決方案似乎省心又劃算,然而,這份看似優惠的協議背后,卻暗藏著多重消費陷阱。
甜蜜約定變金融枷鎖
簽約次日,朱女士的支付寶賬戶就收到首期268元自動扣款通知。
經仔細核查,她震驚地發現協議中竟隱藏著連續16個月綁定代扣的條款,這意味著總支付金額將達4800余元。
更令人不安的是,領回家的貓咪次日就出現食欲不振,五天后已出現嘔吐、萎靡等嚴重癥狀。
“當時商家承諾30天健康保障,可實際處理完全兩樣。”朱女士回憶,當她帶著病貓返回寵物店時,對方僅提供基礎藥物,對體檢報告、疫苗記錄等關鍵信息始終推諉。
而在此期間,支付寶的自動扣款仍在持續,朱女士這才驚覺自己可能陷入了“寵物貸”圈套。
維權拉鋸戰中的法律博弈
在要求解除協議時,商家提出需支付900元違約金,這意味著朱女士要為三天養寵體驗支付1668元(含前期費用)。
店方負責人堅稱這是“正常商業行為”,強調協議經過雙方確認,否認涉及貸款業務。
但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后發現,這份格式合同存在明顯問題:
1. 違約責任條款嚴重失衡:僅約定消費者違約后果,卻未明確商家質量擔保責任
2. 強制消費嫌疑:將寵物領養與長期商品購買捆綁
3. 知情權保障缺失:未充分告知自動代扣的持續性和解除方式
南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加重消費者責任。
涉事寵物店的協議中“7日內不得退換”“強制履約”等條款,已涉嫌違反公平交易原則。
寵物經濟背后的新型風險
朱女士的遭遇并非個案,隨著“它經濟”的蓬勃發展,各種新型消費模式應運而生,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主要存在三類風險模式:
1. 分期養寵:將寵物價格分攤為月供,實則附加高額利息
2. 捆綁銷售:以領養名義強制簽訂長期用品購買協議
3. 醫療套路:通過"免費領養"誘導后續高額醫療消費
某金融機構風控負責人透露,部分不良商家與消費貸平臺合作,通過“自動代扣+違約金”模式獲取雙重收益,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背負了長期還款責任。
消費者該如何防范
為避免重蹈覆轍,消費者需提高警惕:
1. 細讀合同條款:特別注意自動續費、違約責任等細則
2. 核實商家資質:要求出示動物檢疫證明、疫苗接種記錄
3. 謹慎對待捆綁銷售:對"買服務送寵物"等模式保持警惕
4. 保留消費憑證:妥善保存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證據
5. 選擇正規平臺:優先考慮有第三方監管的領養機構
目前,在市場監管部門調解下,朱女士已成功解除代扣協議,但這場風波留給我們的思考遠未結束。
當愛心領養遭遇商業套路,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更會消解社會善意,相關部門應加強新興消費模式的監管,建立寵物領養行業規范,讓真正的愛心不被利益綁架。
畢竟,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而這份溫柔不應成為商業陷阱的誘餌。
圖源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