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數次上調起征點與增加抵扣項目,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起碼也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了,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在此列中哦?而且因是累進稅制,也就決定了高收入群體越大個稅收入就越高,所以從收入多少又能側面觀察到一個地區中高收入人群的規模或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家對此應該能認同吧。
本文就收集整理了國內城市個稅收入十強,大家來看看名單是否如您所預料,是否能代表現階段中高收入群體聚集度最高的十座城市。
毫無懸念的是上海、北京與深圳這三個目前國內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產業最先進發達、中高薪群體最多的城市在個稅收入上是非常突出的,但沒想到的是三大都市的收入規模對其他城市的領先幅度能有這么大,及三城之間也有著巨量差值。
上海市2024年度個稅收入達到了2365億,比其次的北京市高了4百多億,深圳則還不到1300億而只有上海市的半數多一點,然而就算如此深圳的個稅規模對其他城市也都是碾壓狀態的,居第4位的杭州市只有610多億而還不到深圳半數。
上海、北京雖然人口規模更大、高薪崗位更多但也不至于個稅收入能高出深圳這么多吧?同理,深圳也不至于對杭州、廣州等城市能形成如此大的優勢。
形成這樣的態勢主要還是個稅收入具有極強總部效應所引發,大部分分支機構與分公司的薪酬發放都是由總部城市出賬,個稅也就在總部城市繳納而對該地的收入規模有非常多加成。深圳是全國性總部城市之一,這也使得它的個稅規模遠超了其他城市,但總部效應又不及上海、北京因此同時也被后兩大都市碾壓。
所以要從個稅收入來觀察各城市的中高收入群體規模,還要對城市功能性有所區分的,尤其是要考慮到滬京深三城有總部效應加成而不好與其他十強城市直接比較。
那為何杭州能比廣州市的493億高出百多億而高居第四呢?這主要得益于杭州近十年來新經濟的高速崛起,從它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同樣可居全國第4也能體現出來,而互聯網企業是高薪崗位非常突出的,再加上上市公司高管的個稅繳納,能不大幅提升全市個稅收入嗎?
這也就能理解蘇州、寧波這兩座城市雖然城市能級偏低但個稅收入卻都分別有356.8億與337.8億這么大規模了,要比成都、南京、天津等市都要高而可分別位居第6和第7位了,除了兩市的民營經濟發達而有更多的經營性、財產性個稅收產生外,也都擁有龐大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是很大的加成,這些公司的中層以上以上群體的個稅繳納是一個城市工資性個稅收入最主要構成。
所以說從個稅規模還是能觀察到各城市的經濟活力的,杭州、蘇州與寧波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像成都雖然經濟體量大,人口規模更是突破2千萬,但個稅收入只能以322億居第8位,與杭州、蘇州與寧波相比的話強度確實要低不少的;南京與天津雖然都還不到3百億而分據第9和第十位,但也要比武漢、重慶等GDP總量更高許多的城市要高,尤其是重慶偌大個人口與經濟總量,2024年度個稅收入還不到2百億,足見其經濟發展水平確實還是明顯偏低的哦。
所以說雖然個稅不能反映民富水平但體現城市的發展水平、經濟活躍度還是能比較到位的,大家說是吧?
來看下表,各位來具體了解十強省市2024年度的個稅收入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