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基金被非法套取,該給監管眼睛動手術!
文|清哲木
近日,媒體披露了湖北武漢部分醫院、藥店、藥販子與參保人進行違規“醫保取現”的調查報道,引發社會關注。
此外,據了解,目前湖北武漢市醫保局已派出16個工作組,進駐湖北省武漢市馬應龍全部40家線下醫保定點藥店,對相關情況展開調查。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參與“醫保取現”的機構和個人十分活躍,而且還形成了倒藥套現的“一條龍”服務。收藥人在醫院發放小廣告并物色參保人員,藥店店員與藥販默契配合,藥品銷售已形成固定的渠道,藥費按比例返現已形成潛規則。通過一條完整且閉環的灰色產業鏈,大量藥品被倒賣出去并再次回流到市場,其中不乏大量高價藥、生物制劑、救命藥等。
醫保基金被非法套取,正在侵蝕老百姓的“救命錢”。
另外,近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小小眼科5年套取醫保基金3000余萬元——起底一家民營醫院違規外包科室的隱秘“斂金術”》的報道,起底了個別醫療機構招攬、利誘群眾通過虛假診療、虛假住院、虛增耗材等方式騙取醫保資金。
這個更加觸目驚心,一名“游醫”違規承包民營醫院眼科,靠“下鄉義診”等活動誘騙農村參保老人接受白內障手術,短短5年間套取醫保基金3000余萬元。市場引流人員披上白大褂搖身一變成為“醫生”,憑借話術誘騙大量老年人開展白內障手術,采用偽造病歷、篡改視力數據、虛開發票等手段偷梁換柱……視力好壞一律手術,騙多了舉辦“慶功宴”。
據報道;“單純造假的騙保模式逐漸向真假摻雜、過度診療的模式演變,騙保行為人往往選擇具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過度診療,真真假假難以辨別。”業內人士分析,醫院疼痛科、康復科、眼科是重災區。
騙保和套現,都是榨取老百姓的“救命錢”,醫保基金,這一關乎百姓健康與生命的“看病錢”“救命錢”,絕非兒戲。參保人通過醫保卡購買高價藥品(如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再以6-7折價格賣給藥販子,套取現金。這一行為直接導致醫保基金流失。例如,武漢某參保人通過馬應龍大藥房購買價值9840元的藥品,以不到六折價格套現,醫保基金因此損失近4000元。國家醫保局指出,此類行為破壞醫保制度的公平性,損害全體參保人的共同利益。
在高價回收的藥品中不乏處方藥(如免疫球蛋白),需嚴格憑醫師處方購買。但藥店通過虛假電子處方(如成都成華東升醫院提供的“一分鐘審核”服務)違規銷售,導致藥品流入灰色市場。這些藥品可能被用于非法渠道,甚至被二次銷售至黑市,存在用藥安全隱患。
騙保和套現表面上參保人獲得短期現金收益,實則犧牲了長期醫療保障。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本應用于支付未來醫療自費部分,套現行為不僅違法,還可能導致參保人面臨罰款、停用醫保待遇等風險。此舉無異于“飲鴆止渴”,損害自身和社會整體利益。 藥販子、藥店、互聯網醫院形成利益鏈條,擾亂藥品流通秩序。此類行為削弱公眾對醫保制度的信任,加劇社會資源分配不公。
相關地方暴露出來的騙保套現行為,折射出地方審核機制形同虛設,盡管國家層面三令五申,但地方監管部門對藥店違規行為的查處多停留在“事后處理”階段。例如,湖北武漢僅暫停3家涉事藥店醫保結算,未追溯上游處方來源及藥品流向;四川雖啟動聯合調查,但未披露對互聯網醫院的具體處罰。
地方醫保、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的不作為,導致灰色產業鏈長期存在。例如,某互聯網醫院在湖北與上千家藥店合作,但地方醫保部門未能通過跨區域數據比對發現異常。醫保取現高價收藥不僅掏空“救命錢”,更暴露出地方監管的深層次漏洞。唯有通過技術賦能、法律震懾與公眾參與的多維治理,才能筑牢醫保基金安全防線,守護社會公平與健康底線。
民以食為天,醫以民為本。醫保監管的“眼睛”必須擦亮,只有守護好醫保基金這一民眾的“救命錢”,才能讓醫保制度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眼科5年套取醫保3000萬,監管不能“視力不好”。“監管的眼睛”是得了白內障還是近視眼?其實,“監管的眼睛”也該動動手術了。騙子可恨,監管也要反思,騙保可惡,監管缺失難道不是罪大惡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