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確規定紡織工業企業、紡織生產設施以及紡織工業污水集中處理產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督管理要求。
留給排污企業升級改造的時間不多了!
近期有消息稱,生態環境部正在醞釀出臺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新標準,對紡織工業污水排放進行進一步管控,擬給現有排污單位預留2年過渡期。
生態環境部為什么要“死磕”紡織印染廢水?
紡織印染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也是我國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行業,1噸紡織品的印染過程需要消耗100~200噸水,同時也是廢水排放大戶,廢水排放量每年高達20億噸,其中印染過程產生的廢水占紡織印染企業排放廢水的70%以上。
印染工藝廢水及主要污染物
而從此次《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可以看到,紡織工業污水排放量占工業行業污水總排放量9.22%,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占工業行業排放總量7.02%,氨氮排放量占工業行業排放總量6.91%。
也就是說,隨著我國紡織企業的不斷發展,現行排放標準在實施過程遇到了一些問題,有必要對紡織工業污水排放進一步管控。
具體包括——
◎標準分別執行不利于執法檢查;
◎部分指標適用范圍不明確,標準操作性不強;
◎有毒有害污染物及生物毒性風險問題未得到關注;
◎部分指標限值以及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與行業生產實際不符;
◎間接排放管理要求不能滿足現階段工業污水集中預處理發展模式等。
水圈了解到,在《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了:
◎紡織工業的水污染物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和監督管理要求;
◎紡織工業企業、紡織生產設施以及紡織工業污水集中處理產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督管理要求。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出臺《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有助于推動紡織印染行業的技術進步。
“在標準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引進和研發新的廢水處理技術和設備,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環保要求和市場需求。這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4大類廢水處理技術比選,如何拿出最佳方案?
目前,紡織印染廢水的處理工藝主要包括以下4大類:
一是生物處理工藝,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等。各工藝優缺點如下圖:
二是化學處理工藝,如氧化法、還原法、沉淀法等。各工藝優缺點如下圖:
三是物理處理工藝,如氣浮法、吸附法、膜分離法等。各工藝優缺點如下圖:
四是組合處理工藝,彌補單一方法的不足,如生物降解法+化學氧化法,化學氧化法可以作為前處理使用,也可在生物法之后作為深度處理去除廢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常見組合工藝處理效果如下圖:
新標準下企業該如何應對?提標改造成本幾何?
盡管根據2024年紡織染整企業在線監測數據,污水直接排放的紡織染整企業占比不足5%,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印染行業的基本現狀仍然表現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
如何實現紡織印染行業的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成為行業的首要問題,而紡織印染廢水的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1、梳理生產環節,源頭控制減少污染
紡織印染廢水的處理關鍵在于源頭控制,對與紡織印染企業來說:
一是要全面梳理各個生產環節可以采取的各項節能環保措施,從根本上減少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
紡織印染行業工藝過程特征污染物
二是升級改造技術和設備,比如引進國外先進的連軋染色機、轉鼓染色機、溢流染色機等,減少染料與助劑的使用;或者采用智能化系統對生產全流程進行控制,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控制廢水排放。
三是積極配合當地生態環境監管部門,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裝備,遇到報警時要積極處理,確保出水的各類環境監測指標合規排放。
2、優化末端治理,達到良好質量效果
除了從源頭控制,也需要在末端治理方面下功夫。
首先,紡織印染企業是引進應用更加先進的處理技術,如大容量抗污染的膜分離技術、高容量低成本可再生性強的吸附技術以及高級氧化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
其次,由于各種處理技術各有優缺點,為了進一步提高廢水的處理效率,可以采用綜合的組合處理工藝(這里就不多贅述了,見文章02章節)。
3、優化廢水回用及資源化應用方案
紡織印染企業可以優化印染廢水的回用方案,一部分水質好的水經過評估后可以回用于生產系統,另一部分未經過深度處理的水可以用于場地的綠化清潔。
比如,江蘇某紡織印染廢水回用工程采用水解酸化—A/O—超濾—反滲透處理工藝。工程實施后,深度處理運行成本3.2元/m3 ,每年可減少COD、氨氮、總磷分別約為780t/a、189t/a、21t/a,節約用水82.5萬m3/a。
此外,印染廢水中的熱能可以通過熱泵系統回收,用于加熱前端需要預熱的水,節約能源消耗,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提標改造成本,《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組表示——
“隨著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的發展趨勢,污水直接排放量將進一步減少,直接排放限值的變化對排污單位新增的提標改造成本相對較低。間接排放排污單位執行本標準基本不需新增環保投資。”
來源:“環保水圈”微信訂閱號,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排版:《凈水技術》編輯 李濱妤
審核:《凈水技術》社長/執行主編 阮辰旼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跳轉)
《凈水技術》2025年活動計劃
《凈水技術》刊務理事會歡迎廣大水務企業加盟合作
詳情可咨詢市場部 :孫編輯 15900878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