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球技術革命掀起新的浪潮,稀土和關鍵礦產逐步超越石油,成為大國博弈的核心戰略資源。而在這場競爭中,中國憑借全球四成的稀土儲量和全產業鏈技術壟斷,直接卡住了美歐軍工、新能源和半導體產業的咽喉。
面對中國“資源+技術”的雙重霸權,美歐也掀起了一場以“去中國化”為目標的資源爭奪戰。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日前,歐盟方面就公布了47個優先發展項目,涉及在歐盟的土地上開采、加工和回收稀土及戰略金屬,最終實現減少對中國依賴的目標。
美國這邊,則是直接盯上了別國資產。在美俄最新一輪談判結束后,特朗普就已經透露,預計很快就能和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了。
然而,就在中方遭遇各國圍堵之際,白俄羅斯迅速站了出來,宣布要“掘地三尺”,把中方最需要的東西給挖出來。
前不久,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就召集國內專家開了場會,提出了關于國家是否存在稀土金屬的問題。盧卡申科表示,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議題,此前有專家指出白俄羅斯的廢料堆中存在稀土礦物,所以現在是時候尋找這些關鍵資源了。未來我們或許能通過探索發現,白俄羅斯的儲量并不比其他國家少。
在經過一番調查后,近日白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就針對該國稀土礦藏的具體情況,展開了報告。
該部門副部長表示,現在白俄羅斯所有的礦床都是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發現的,現在針對這些礦床是否存在稀土金屬和元素的調查,還處于初始階段,一切都需要根據市場狀況和國內工業企業的能力進行進一步研究。
(盧卡申科召開會議)
白俄羅斯這個國家,并非全球意義上的“資源大國”,其國內礦產主要以非金屬礦為主,比如說鉀鹽儲量就非常突出,居世界第三位,可供開采百年以上,巖鹽儲量也超過了220億噸,在獨聯體國家中排行第一。此外,花崗石、白云石、石灰石、泥炭等這些主要用于建筑和工業原材料的資源也十分豐富。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毗鄰俄羅斯,但是白俄羅斯的能源資源是非常匱乏的,石油、天然氣儲量極少,大幅依賴進口。稀土資源更是稀缺,目前的公開資料中,未顯示該國有顯著稀土儲量。
事實上,類似的調查,白俄羅斯已經不是第一次開展了。
2017年時,白俄羅斯方面就曾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展開合作,在戈梅利州開展稀土資源勘探,發現了一些潛在礦區。但受限于技術和資金,目前僅有小規模試驗性開采,尚未形成商業化產能。
對于白俄羅斯而言,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開始尋找稀土,主要存在兩方面的戰略意圖。
首先就是在經濟領域尋求多元化的突破口。
白俄羅斯經濟長期依賴鉀肥出口和俄羅斯能源補貼。2024年俄烏沖突爆發,曾導致鉀肥價格波動,再疊加西方的制裁,白俄羅斯必須要另尋發展出路,而高附加值的資源開發就是一條可行的路徑。如今稀土還被視為是“21世紀的石油”,其下游產業,如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車的利潤率可是鉀肥的三到五倍。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即將簽署礦產協議)
其次,則是要應對地緣政治壓力。
特朗普與烏克蘭的協議中,要求烏方將50%的自然資源收益注入美烏共管基金,借助這一條款,美方將有望在未來掌控關鍵礦產收益。這一“資源掠奪”先例,也刺激了白俄羅斯加速勘探本國資源,避免未來在類似談判中陷入被動。
當下,白俄羅斯方面已經派出代表團,與俄方就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未來若是烏克蘭資源被美歐控制,俄白聯盟必須通過內部資源整合來維持區域影響力,到時候白俄羅斯的礦產勘探就能為俄羅斯提供戰略備份,而白俄羅斯這邊也能強化雙方經濟紐帶,以“資源牌”換取俄方更多的政治或軍事支持。
此外,現階段中白工業園已經成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標桿項目,中白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科技研發等領域合作密切。白俄羅斯還成為了中國在東歐的重要樞紐,中歐班列經由白俄羅斯的貨運量占全線的30%以上。這種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將使得白俄羅斯更傾向于依賴中國而非西方市場。
再加上中國掌握全球85%以上的稀土冶煉分離產能,且擁有從采礦、提純到高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技術專利。即使未來美歐試圖合作開發稀土,其礦石仍需運往中國加工,形成“開采-中國冶煉-終端使用”的依賴鏈。
(中白工業園區)
而西方這邊,將白俄羅斯視為俄羅斯的“附庸”,合作意愿有限。即使白俄羅斯有意向西方靠攏,也難以獲得實質性支持。
所以,未來白俄羅斯若自行開發稀土,中國是優于西方的一大合作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