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多年后回到第二故鄉見到一個人,他心里再也難以平靜
楊明坤老師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山西省臨汾地區的一個小山村插隊落戶生活了十年,恢復高考后才離開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回到了北京。另楊老師萬萬沒想到的是,前幾天他和同學們重返第二故鄉見到了一個人,平靜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亂了,他心里就如波濤洶涌的大海,再也難以平靜。
前段時間,也就是2025年3月15日,曾在山西臨汾地區的張家窯大隊插隊落戶生活了多年的楊明坤突然心血來潮,他叫上幾名當年在張家窯插隊落戶的老同學,一起駕車來到了闊別多年的第二故鄉,他們回來看望鄉親們了。
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的張家窯已今非昔比,當年的羊腸小路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往日低矮昏暗的土窯都成了窗明幾凈的新式窯洞,村委會還建起了二層小樓,小轎車也不稀罕了。村子周邊原本光禿禿的丘陵溝壑,都成了果園,山坡地也都變成了層層梯田,鄉親們都過上了好日子。看著這天翻地覆的變化,楊明坤他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接待楊明坤他們的是村主任梁大明,梁大明四十五、六歲的年紀,長得高大魁偉,濃眉大眼,第一眼看到梁大明,不光是楊明坤怔住了,同行的幾名同學都覺得的這個人特別眼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梁大明主任的帶領下,楊明坤他們找到了老隊長張全根大叔的家,年近九旬的老隊長雖然腿腳不利索了,可他耳聰目明,一眼就認出了楊明坤,也叫出了大伙的名字。楊明坤緊緊握住老隊長的手,哽咽著說:“張叔,明坤對不你和老嬸子,到現在才回來看望您和鄉親們。”“明坤,不要說這樣的話,年年都收到你寄來的錢,我和你嬸子要感謝你們哩,你看我和你嬸子穿的衣裳,都是你們郵來的……”張隊長話沒說完,抽回手去抹起了眼淚。
當楊明坤問起劉改玲時,老隊長難受地搖搖頭說:“改玲這娃娃可憐呀,前兩年鬧疫情,她染上了毛病,死在了縣醫院里……”說著說著,老隊長嗚嗚地哭了起來。
這個改玲不是別人,她就是楊明坤的初戀,當年楊明坤要不是考上大學離開張家窯,他也就和劉改玲結婚了。想起劉改玲,當年來張家窯插隊落戶的情景又浮現在了楊明坤的眼前。
時間雖然過去了五十多年,至今楊明坤還清楚地記得,他是1968年12月26日和同學們一起乘坐火車離開北京的。歷時兩天一夜,他們來到了山西省臨汾地區的張家窯大隊,楊明坤他們八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張家窯大隊第四生產小隊插隊落戶,五名男知青和三名女知青被張全根隊長安排在隊部的兩孔土窯里居住,張隊長還安排了一名婆姨幫楊明坤他們做飯。
幫著做飯的是一位三十六七歲的婆姨,她讓知青們喊她劉嬸。后來知青們才知道,劉嬸是個寡婦,她生下娃娃剛出了滿月,她男人在黃河擺渡時遭遇不測,不幸遇難,劉嬸一個人養大了娃娃,她的眼淚都哭干了。
劉嬸的娃娃叫劉改玲,娃娃的名字是劉嬸的男人給起的,他希望劉嬸第二胎能生一個男娃。可劉嬸的男人沒等來這一天,她的男人在黃河渡口擺渡時遭遇翻船,為了救一名陜北的老漢,他被洶涌的黃河水沖到了下游的馬樹坪,過了好幾天才找到尸首。
每天來幫知青們來做飯的時候,劉嬸都會領著劉改玲一起來,當時劉改玲雖然才十一歲,但她能幫著抱柴燒火,還能刷鍋洗碗。知道了劉嬸的不幸遭遇,知青們都很同情她,每天劉嬸去挑水,楊明坤都搶著去挑,還讓劉嬸教他學習發面蒸窩頭,
劉嬸幫知青做了兩個多月的飯,等春節過后知青們都學會了做飯,張隊長也就不讓劉嬸幫知青們做飯了,隊里也不給劉嬸記工分了。但只要有空閑,劉嬸還常到隊部幫知青們做飯。就這樣,知青們和劉嬸母女倆漸漸熟悉起來,劉嬸家有什么事情,楊明坤他們都會伸出援手,幫劉嬸一把。
劉改玲十四歲那年就開始參加生產勞動了,考慮到劉改玲年齡小,身體弱,社員們和知青們都很關照劉改玲,在地頭歇息的時候,楊明坤和知青們還主動教劉改玲識字認字,給她講北京的生活故事,大家都覺得劉改玲可憐,都想給她一點關愛。
圖片來源網絡
1973年秋后,劉嬸患了肺結核,病情很重,楊明坤他們七名知青(當時一名女知青到公社供銷社當了售貨員)湊錢把劉嬸送到縣醫院救治,可縣醫院的醫生也無力回天,四十歲的劉嬸撒手人寰了,還不滿十六歲的劉改玲成了孤兒。
劉改玲一個人不敢在家住,她就搬到知青點,和兩名女知青住在了一起,也和知青們一起吃飯。每次都是劉二改搶著做飯,搶著刷鍋洗碗,她還幫著男知青洗衣服。知青們都很喜歡劉改玲,她拿來口糧,知青們也不要她的,讓她把省下的口糧換成錢,積攢起來。
一晃就到了1976年初秋,四隊知青點的兩名女知青都招工進城了,知青點還剩下三名男知青,劉改玲就不在知青點吃住了,她怕旁人說閑話。空閑時間,劉改玲也會到知青點幫楊明坤他們做飯洗衣服,他們相處的就像親兄妹一樣。
當時劉改玲也十八九歲了,那時臨汾地區農村年輕人訂婚都早,張隊長就開始為劉改玲的婚事操心。劉改玲卻說自己年齡還不大,她說不著急訂婚。其實,劉改玲心里早就有了意中人,她喜歡高大魁梧又善良的楊明坤,可她又怕楊明坤不喜歡她,還擔心他早晚要招工進城,所以她一直沒敢向楊明坤表明心跡。
那年秋后,楊明坤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順利通過了文化課考試,可他卻沒能通過政審,至于為什么沒能通過政審,他一直沒弄明白。沒能去上大學,楊明坤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的情緒明顯低落了。這個時候,劉改玲就來開導寬慰楊明坤,楊明坤失落惆悵的心情漸漸好轉,他又捧起課本繼續自學高中課程,也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勤勞善良又漂亮的劉改玲,但他只是把這份感情藏在了心里,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樣。
到了1977年秋天,另兩名男知青也招工離開了張家窯,張家窯四隊知青點還剩下了楊明坤一個人,張隊長看劉改玲天天往知青點跑,就提醒劉改玲:“改玲,楊明坤確實是個好后生,可人家是知青,他早晚要離開這,你和他成不了。二隊的滿倉就是個子矮了一點,他可是個好后生哩,人家可是真心喜愛你呀……”
劉改玲也知道張隊長為她好,可她就是不喜歡梁滿倉,她把自己的情感全都傾注在了楊明坤身上。
恢復高考后,楊明坤第一年高考失利,第二年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鋼鐵學院錄取。楊明坤考上大學原本是好事,可劉改玲心里卻高興不起來了,她希望自己喜歡的人能考上大學,可又怕他遠走高飛,她心里別提有多愁腸了。
楊明坤離開張家窯的頭一天,他把自己用不著的生活用品都送給了劉改玲,剩余的口糧給了張隊長家。那天晚飯后,劉改玲圪蹴在知青點的窯門口嗚嗚痛哭,楊明坤心里也很難受,就過來安慰劉改玲,劉改玲突然撲到楊明坤懷里,兩個人哭成了一團……
第二天吃過早飯,張隊長和劉改玲趕著隊里的毛驢車一直把楊明坤送到公社汽車站,楊明坤說等他大學畢業后,就回來娶劉改玲,劉改玲卻哽咽著說:“明坤哥,你忘了我吧,大學畢業后找一個北京的女子……”
帶著不舍和留戀,楊明坤回到了北京,踏進了高校的大門。
一個月后,楊明坤接到了張隊長寫來的信,張隊長說劉改玲嫁給了二隊的梁滿倉,是他做的媒。當時楊明坤心里也很難受,可事已至此,他也無力改變現狀了。
參加工作后,楊明坤和他的大學同學結為夫妻,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后來生活條件好了,逢年過節,他就給張隊長寄一點錢或衣物,因為自己當年和劉改玲有過戀愛關系,他也就不好意思打聽劉改玲的情況,怕影響劉改玲和梁滿倉的夫妻關系。這么多年來,他沒有一丁點劉改玲的信息,就連劉改玲病逝,他都沒得到任何消息。
和老隊長拉談了半天,楊明坤才知道,村委會的梁大明主任就是劉改玲和梁滿倉的兒子。這下楊明坤心里更是犯開了嘀咕,難道這個梁大明……一想到這,楊明坤心里再也難以平靜,那幾名老同學異樣的眼神和老隊長欲言又止的表情,更證明了自己的猜測不是空穴來風,因為當年他和劉改玲確實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
穩定了一下情緒,楊明坤又問梁滿倉的情況,老隊長苦笑著說:“滿倉和改玲磕磕絆絆吵鬧了一輩子,改玲死后,滿倉就跟著他家女子去了臨汾,大明倒是常打電話,滿倉說不習慣住樓房,他想回來跟著大明一起生活。
在張家窯呆了一天,楊明坤和他的幾名老同學就駕車離開了張家窯,他心里很想去劉改玲的墳地祭奠一下,可又擔心梁大明有想法,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回來的路上,他同學耿有成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明坤,張家窯的梁主任長相跟你真像啊,你倆會不會是一個時辰出生的?”就是因為這句話,楊明坤如坐針氈,他真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同學們異樣的眼神。
圖片來源網絡
從臨汾回來,楊明坤的心里一直難以平靜,接連幾天他都睡不著覺,這事到底該怎么辦呀?這個梁大明到底跟自己有沒有關系呀?不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他的后半生也只能在惴惴不安中度過了。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楊老師真誠傾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