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過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少年從景陽起兵,領兵破長安,平定了許多割據勢力,在中國歷史上聲名極為顯赫,縱然如此,也終將化為了塵土。
他死之前,將自己最信任的兩個大臣,叫到了跟前,囑咐身后之事,這兩個人一個是長孫無忌,一個便是褚遂良。
唐太宗死后,褚遂良為皇帝寫了一卷哀辭,這卷哀辭寫得極為動人,書法更是無雙無對,成為了書壇的絕響!
褚遂良行書《文皇哀冊冊頁》
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文皇哀冊冊頁》。這件作品在當時的書壇引起廣泛的反響,風頭甚至蓋過了王羲之!
褚遂良是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褚亮,位高權重,到了褚遂良這里,又能夠躋身朝廷中樞,成為了唐太宗眼前的紅人。
這自然是得益于他的書法和學問造詣。
褚遂良行書《文皇哀冊冊頁》
在唐代初年的書壇當中,歐陽詢的書法以融合“南帖”與“北碑”的繼往開來的面目,成為了穩坐書壇的第一把交椅,此作虞世南以超凡的文學才華,成為了當時文學界的宗師,其書法更是得到了智永和尚的真傳,獨得王羲之筆法正脈,備受唐太宗欣賞!
最開始的時候虞世南負責整理和校對皇宮內府所藏王羲之真跡,虞世南死后,魏征將褚遂良推薦給了唐太宗,成為了唐太宗身邊的“散騎常侍”,也就相當于今天的辦公室主任。
褚遂良在此期間,盡覽大內所藏王羲之法帖,以及各地呈上來的王羲之真跡,于是眼界為之大開。
褚遂良行書《文皇哀冊冊頁》
在唐朝初年,唐太宗辦了一個書法培訓班,這個培訓班的老師是虞世南和歐陽詢,學生乃是一些貴族子弟,但是至今依舊沒有一個人的書法流傳下來,而他們兩個共同的學生褚遂良則“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翹楚。
褚遂良的書法繼承了歐陽詢線條的靈動與多變,繼承了虞世南書法當中的沖和之貌,在體勢上又廣泛吸收了王羲之的變化技巧,成為了顯赫一時的“褚體”!
這件《文皇哀冊冊頁》雖然是小楷作品,但其靈動、秀美、變化和溫潤之姿,能夠直接行書與隸書,此作明顯的隸意與蘊含晉人意趣的筆法往來,成為了后人學習書法的絕佳之作。
褚遂良行書《文皇哀冊冊頁》
學習楷書最大的忌諱乃是“板滯之弊”,學習行書最大的忌諱乃是“油滑之弊”,而要想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褚遂良的這件《文皇哀冊冊頁》會是一個絕好的答案。
關鍵就在于你書法的取法,初學切忌學過于板滯和規整的字跡,也學習一些有著筆勢往來的字,就像這件《文皇哀冊冊頁》。
有人把褚遂良譽為初唐第一書法家,此言也并非過譽。
褚遂良行書《文皇哀冊冊頁》
就像張懷瓘所評價的:
“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
其書法之秀美之姿與典雅之態,就像是一位身穿華麗制服的美人一般,風姿綽約,連歐陽詢和虞世南也比不上!
褚遂良的這件《文皇哀冊冊頁》,歷來有拓本和墨跡兩種,拓本刻工不甚佳,而墨跡本乃是宋人的雙鉤填墨本,完美再現了原作風貌,乃是書法學習的絕好法帖。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