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路 行
設計 / shelly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產銷量突破1300萬輛大關,占全球市場份額超60%。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這個承載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使命的產業正迎來關鍵轉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列為重點發展領域,為汽車產業升級按下“加速鍵”。
陽春三月末尾,一場關于未來出行的思想盛宴持續升溫。3月29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進入第二日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軍人物相聚北京,圍繞汽車行業生態、電動化進程、智能網聯、飛行汽車等前沿議題發表見解,勾勒未來出行新圖景。
以下是汽車商業評論按照演講順序整理的車企高管演講重點。
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CEO鄧承浩
鄧承浩在演講中透露,今年長安汽車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樣車會首發,明年會做規模化的裝車驗證,2027年開始逐漸量產,上車之后續航大概1500公里;作為30萬—35萬元的大六座旗艦級產品,深藍S09很快會量產;下個月在泰國投產新能源整車工廠,也會投產其全球化戰略車型深藍S05。
他也表達了他的壓力。
他說:“隨著數字化轉型,汽車已經從原來的B2B2C的企業,即我們是一個B端的企業,面向的是經銷商的B端,再去to C端。已經轉向了B+B to C,即直接to C,和用戶直通、直聯,傳統的分銷范式已經轉向了智慧營銷的模式,所以這些年長安汽車也一直在探索。當然我們也發現了很多挑戰和壓力,去年這個時候正好是小米SU 7的發布會,對我們沖擊還是蠻大的,原來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就已經OK了,但是現在一個好的產品跟好的流量結合非常重要。我們團隊開玩笑說,我們上個熱搜就像過年一樣,結果小米雷總天天在過年,有時一天過好幾個年,我覺得對我們挑戰還蠻大的。”
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競爭的加劇,鄧承浩判斷,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相對地域遼闊、文化豐富的市場而言,最終主流和差異化應該不會只有3—5個品牌,雖然在產業重塑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品牌消失掉,但最后可能會有不超過20個品牌相對有一定聲音。
他在演講中,還提到了三點挑戰:
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全球的形勢仍然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包括關稅壁壘、海外產業法規、政策等,對汽車這個全球化產業而言還是有很大沖擊;
2、現在面臨著新的轉型,包括飛行汽車、自動駕駛等法規標準,也需要快速完善;
3、這些年中國的舉國體制、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進步,電動化推行非常快,但是市場差異還是很大的,很多農村和縣域市場很有機會能快速提升,但其實整個基礎設施布局還有很大的差距。
同時,他也給出了三點建議:
1. 要體系化、規模化、高質量的出海,希望相關主管部門能夠建立信息共享、市場共享的平臺,對出海進行指導;
2. 建議加強AI、自動駕駛、飛行汽車相關的頂層設計,通過建立技術標準來引導產業高質量出海;
3. 對于充換電基礎設施,要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特別是對于一線市場要加大建設力度,來引導新能源產品下沉力度,讓整個市場都能高質量發展。
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高銳
高銳表示,隨著汽車行業擁抱綠色數字新時代,下半場將會出現兩個變化。
首先,產品之變,AI大模型重構汽車的核心價值,在AI技術驅動下,智能化從差異賣點演進為產品的標配,智能平權成為市場的競爭焦點。同時,未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也不再是硬件參數的堆疊,而是能否以智能化重新定義人車關系,來構建人車的信任。
其次,產業之變。規模領跑將躍升為生態定義,在整車規模躍升的背后,動力電池退役潮也會加速到來,預計到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突破300萬噸。未來市場競爭的核心不再是追求單一的市占率,提升產業含綠量、含質量以及生態成熟度才是獲得話語權的關鍵籌碼。此外,立體出行正在打破生態邊界,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與智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互通、供應共享、工藝復用,正呈現出加速融合的態勢。未來將逐漸形成以往單一產品難以實現的海陸空一體化新生態,衍生出新的藍海市場和投資的機會,或許會將釋放出超過10萬億的市場空間。
他在演講中還透露,今年廣汽將啟動國內首個L3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市的銷售,廣汽與滴滴合作首款L4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車型將會下線交付。同時,廣汽端云一體大模型已經完成與DeepSeek的融合增強,多模態的交互系統HMI 6.0也會量產,將實現所有主流品牌手機與智能座艙的跨端互聯。
下一步廣汽將以星靈智行智能科技品牌全力發力智駕技術,計劃到2027年正式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L4自動駕駛車型,力爭產品智駕水平和研發能力進入全球第一陣營。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
李想在演講開始時表示,理想自研的汽車操作系統星環OS已經正式開源,接下來還會有一些必要的license和合規的程序要做,大概4月底就能逐步看到開源成果。
他提到,理想星環操作系統開源以后可以全面替代AutoSar相應的功能,并且其開源包含了三部分,車控OS、智能駕駛OS以及通信中間件。很關鍵的一點是,無論是芯片的生態,還是應用和工具的生態,還有用戶賬號的生態,都屬于使用者,理想不會介入。
“2015年成立這家公司時,每輪融資都會面對投資人問的一個問題,理想汽車為什么作為一個新勢力覺得自己以后可以脫穎而出,我當時就想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的回答,我認為我們會比所有的傳統汽車廠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軟件,我們又比所有的互聯網公司更懂得怎么去造一輛車。我覺得這個也證明了過去十年我們幾家新勢力能夠存活下來所體現出來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他在演講中說道。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
何小鵬的演講重點主要放在了飛行汽車上。
他表示,小鵬汽車新的十年有三條曲線:第一條曲線,如何把AI和汽車疊加起來形成AI汽車;第二條曲線,如何真正從中國走向全球,今年小鵬希望進入到60個國家和地區;第三條曲線,過去十年里面小鵬部署和探索了非常多的關于具身智能的生態,在最近數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看到了汽車產業一定會衍生出來未來具身智能產業的變化。
他預測,在未來10 ~ 20年的時間里,全球的低空飛行市場,從銷售量來看將是今天汽車規模的3% -5%,但是從銷售收入的角度來看,大概會接近20%,全球汽車一年差不多有10萬億美金的市場,飛行汽車可能有2萬億美金的市場,這在未來的20年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規模。
他透露,當前已經在廣州市開始了飛行汽車工廠建設,建好之后年產能1萬臺,期望在2026年實現量產交付;為了持續推進飛行培訓體系建設,在今年年底小鵬匯天期望有200家以上的飛行營地,在2026年希望有500家以上。
他在演講中總結了小鵬汽車近幾個月的表現:“過去兩個月我們做到了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量第一,以及我們做到了中國造車新勢力出口的第一。這里特別開心的數據是全球化我們走向中高端,去年在歐洲的4萬歐元以上市場中,我們賣的車是中國所有汽車里面的第一,我們還會在這樣的趨勢里面,期望小鵬汽車在未來主要是在35000歐元以上的車。”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
高翔在演講中指出,寶馬的發展戰略和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發展路徑高度契合,增長、創新與合作是寶馬進入中國市場30年以來一直關注的三個主要話題。
他透露,2026年寶馬會在沈陽的iFACTORY數字智慧工廠開始新世代車型的本地化生產。在今年3月14日第一輛中國制造的新世代測試車已經在沈陽下線,進入全面測試的階段。從現在到2027年,寶馬將向市場投放超過40款全新或改款寶馬車型。
他表示,為了實現高質量的增長,有三個建議:
1、AI+。“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當平衡創新與責任,安全是不折不扣的底線,需要堅守。
2、關于國際政策和標準的協調。中國、歐盟、德國在自動駕駛、脫碳和數字化方面有很多共同的領域,寶馬很高興看到中國繼續在參與國際政策和標準協調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寶馬也很愿意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任何幫助。
3、健康增長與技術開放。隨著行業的成熟,下一階段行業增長應側重市場驅動,同時要平衡技術中立和開放的技術路線,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和高效內燃機將確保行業的長期繁榮,并為客戶的選擇權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奧迪中國總裁羅英瀚
羅英瀚在演講中透露,奧迪在未來兩年當中將推出七款新車,其中包括下一代豪華傳統燃油車,新產品組合也將會更加智能。
他表示,作為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有責任去不斷地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健康的行業環境必須能夠建立在三個關鍵的追求之上:1、追求互利的合作關系而不是零和競爭;2、追求質量和可靠性;3、追求共同努力來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和最好的解決方案。
“我們在中國的承諾不僅是短期增長,我們專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可持續性的有助于長期發展的業務和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他說道。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
王傳福梳理了比亞迪今年一系列的新動作。
他表示,比亞迪以技術開年,2月份全系搭載了天神之眼,開啟了全民智駕的時代;本月推出了車載無人機,明年構建全新的出行生態;上周發布了超級E平臺、閃充5分鐘、續航400公里,實現了兆瓦閃充、油電同速;云輦-Z首搭載在仰望U7上,讓車身控制從機械世界進入電世界,填補了垂向電動化控制的技術空白。
他指出,如果說上半場的電動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場的智能化則是顛覆性的。智能化的下半場變革大約在2至3年,變革速度加快。以前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來衡量行業的發展速度,從今年起還要用高階智駕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
尹同躍指出, 奇瑞一直秉持著自己研發,社會資源充分共享,協同發展,開放式創新。優秀的企業、優秀的合作伙伴賦能奇瑞高速發展,電動化方面,奇瑞和寧德時代合作;智能化方面,地平線賦能很大,“在北京專門看了地平線的智駕水平,車子很聰明,能搶道。”他說道。
他表示,希望用中國技術解決方案,用技術創新開路,到更高法規、更高標準、更高挑戰性的市場去,在智能化方面希望能夠實現“智駕平權”;技術方面還是“6+1”的布局,在電池芯片、智艙智駕、智慧平臺、人工智能特別是ESG方面奇瑞都做了深度安排;堅持多品牌戰略和品牌向上的戰略;堅持全球市場,國內和國際市場并舉。
他在演講結束的時候呼吁:“最后還要強調國家在現在汽車行業變化,電動化滲透率高,電動化時代全面到來的時候,我們的法規法律要積極提前跟上,這次兩會期間我也提了不少建議,希望國家能夠早一點發揮制度的作用。”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
2024年吉利全年總銷量達到了217.7萬輛,包含沃爾沃有334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新能源銷量達到88.8萬輛,同比增長92%。12月份國內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58.6%,較2021年我們6.7%的滲透率實現了跨越式的大增長。
淦家閱表示,這個成績是吉利三年多來堅定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堅持技術創新的結果。他分享了吉利汽車近幾年在全域AI化布局的思考以及實踐。
他指出,智能化是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2021年吉利推出兩個藍色行動計劃,都是以全面智能化為基礎,明確吉利未來所有的產品都將走向全面智能化。今年是智能吉利2025戰略的收官之年,吉利主要圍繞芯片、操作系統和技術數據開展智能化全面布局,從大算力、大模型和大數據三個維度來推動智能化的工作。
大算力方面,吉利打通自己的生態鏈,聯合了包括千里科技、階躍星辰、芯擎科技、星紀魅族、時空道宇,成立了智能汽車算力聯盟星睿智算中心2.0,實現了千卡時代到萬卡集群的跨越,為全域AI戰略落地提供了算力保障。
大模型開發方面,聯合參與階躍Step—Video和Step—Audio,均為多模態通用類大模型,還將階躍的多模態通用大模型和吉利的星睿垂類大模型相結合,使汽車在智能空間的交互場景上得到更加豐富的體驗,并于2月份向全球開源。
大數據方面,目前吉利具備L2級以上的智能駕駛車輛已經超過750萬輛,實際行駛里程超過百億公里。為此,吉利通過星睿大模型能力,建立了AIDrive大模型,使智駕訓練的效率提升了30倍以上。
淦家閱表示,通過上述三駕馬車的系統構建,吉利形成AI體系化能力,并開始賦能整車、能源、底盤、智駕等領域。
智慧能源方面,自研了星睿AI的云動力大模型,將傳統的規則控制升級為AI的智能管理,從而實施隨時智慧調整整車的能量管理策略;智能底盤方面,自研的AI數字底盤,可使車輛在漂移時姿態平穩不失控,實現自動控車避險;智能駕駛方面,3月3日,吉利推出統一智駕方案千里浩瀚,提供H1、H3、H5、H7、H9五大層面的智駕解決方案。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
蔚來去年的研發投入是130億元,前年是134億元,每個季度平均投入30億元,從創立至今累計投近600億元。
這是李斌在演講中給出的一組數據。他表示,將繼續堅持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這也是蔚來圍繞智能電動汽車未來12個領域全棧研發方面的布局。
他強調,技術創新一直是蔚來的底色,也始終是蔚來的底色。同時,蔚來在管理、經營方面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交了很多學費,自己在這方面也要繼續成長,整個團隊也要繼續成長,但是在研發方面、技術創新方面不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他指出另外一個大筆投入是充換電網絡,蔚來在全國已經建成了3206座換電站,其中高速公路972座,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國的換電網絡,建設了中國近72%的換電站,還在全國布局了25000多根充電樁。
他說:“蔚來對于充電樁的布局也非常多,是中國部署充電樁最努力的汽車品牌,只不過換電標簽太明顯了,所以大家經常忘了我們也是布充電樁最努力的汽車品牌。”
“蔚來今天的每一點成績都是來自大家的支持、來自產業的支持,我們堅持踏踏實實干活,也呼吁一下產業能夠聯手,讓中國汽車產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借此機會,再次感謝所有領導、所有同行、行業合作伙伴對蔚來的關注和支持,蔚來確實今年壓力比較大,我們會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運營質量,爭取早日實現盈利。”他在演講最后時說道。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上個月我們發布了SU7系列的頂配小米SU7 Ultra,定價52.99萬元,讓我極為震撼的是,三天不到的時間,就銷售了1萬輛,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務。“雷軍在演講中說出這段話時,現場一片歡樂的氣氛,他繼續說道,“挺激動的,超豪華市場對小米打開了大門”。
雷軍還提到Ultra去年10月份在德國紐北賽道上跑出6分46秒874的成績得到了保時捷的公開點贊:“保時捷作為國際大廠,我們贏了保時捷以后,人家約我們下個賽道繼續見,我說保時捷70多年歷史,經歷了無數挑戰者,可能在他們眼里又來了一個,但畢竟我們還是贏了一回。GTR也點贊了我們,當然也有國內的同行祝賀我們。我們在高性能這個賽道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他表示,這背后,是技術為本、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過去小米在研發方面大概投了1050億元,預計今年的投入將超過300億元。
雷軍在演講中介紹了小米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語音控車。智能駕駛方面,過去一年里面小米從高速NOA到城區NOA到無圖NOA,再到端到端大模型、車位到車位,包括VLM,已全量推送;智能座艙體驗上,雷軍表示“做得相當不錯,口碑非常好”,他舉了一個例子:為了考慮未來的軟件生態兼容,經過反復的爭論,最后選了一個大號PAD的比例,他坦言,定制一些特別比例的屏其實給未來增加了不少的負擔;語音控車方面,幾乎所有的命令都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包括超級小愛也支持了大模型。
除此之外,他還特別提到了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比如在二排加了二排屏,在車里面提供了很容易安裝的智能香氛機、對講機,包括智能雙表盤,還有底盤燈。他透露,已經跟幾家伙伴達成了共識,現在大家在共享生態,很快小米的生態件會出現在同行的車上。
演講的最后,雷軍強調了小米的戰略,“‘ 人車家全生態’,這就是我們的戰略,把這些東西全部連起來,就是小米努力的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