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家教的傳統,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家訓,從治學持家、為人處世,都有規矩可循。
今天我們從中國傳統家規中精選了先賢留給后人的10句箴言,一起品味感悟。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出處:朱柏廬《朱子家訓》
釋義:人吃的每一粒米飯,應當想到它來之不易;人穿的每一件衣服,要時常想到它在制作時的艱難。
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處:諸葛亮《誡子書》
釋義:一個德才兼備者的操行,以靜心來修煉性情,以恭儉來涵養品德。做不到恬靜超脫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3、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出處:安徽績溪《章氏家訓》
釋義:“耕”“讀”兩字是傳家之寶,“儉”“勤”兩字是發家之道,“讓”“忍”兩字是安家之本。
4、振作那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出處:福建龍巖客家家訓
釋義:要振作精神,從少年到老年,每時每刻都要為遠大的志向奮發努力;建功立業是不容易的事,必須畢生振作努力,時時刻刻關切身邊的、周圍的、天下的事。簡而言之,就是要從小立志,努力成才,胸懷天下。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出處:王陽明家書《示憲兒》
釋義:能夠放低自己身份,這是有志氣的表現;能夠容納別人,這才是有大的度量。
6、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處:《顏氏家訓》
釋義:與善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7、貧莫斷書香,貴莫貪賄贓。
出處:紀曉嵐臨終遺訓
釋義:即使家境貧困也不要讓后代失學,不能放棄讀書、放棄知識;即使富貴了也不能為所欲為、做損人利己之事,特別是不能貪污受賄,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8、一言一動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損于人。
出處:張廷玉《澄懷園語》
釋義: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想著要有益于人,就怕有損于人。
9、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wú)此言,后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wú)貽(yí)后悔。
出處:《陸游家訓》
釋義:才思敏銳的年輕人,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情況,做長輩的應當把它認為是憂慮的事,不能把它認為是可喜的事。切記要經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就這樣十多年后,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成。不這樣的話,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就不會只有一件。我這些話,是給后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誡,都應該謹慎對待它,不要留下遺憾和愧疚。
10、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出處:《曾國藩誡子書》
釋義: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哈哈哈!如果大宋詞人也有朋友圈》《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