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cbu.ecic.com/
3月29日晚間,和輝光電發布2024年年報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9.58億元,同比增長63.19%,歸母凈利潤-25.18億,虧損同比縮小22.39%。
關于歸母凈利潤-25.18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減少72,634.02萬元。和輝光電表示主要是得益于市場開拓、產品結構優化帶來的收入增長,以及精益生產管理與供應鏈管理推動的成本下降,公司銷售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改善了40.58個百分點。
關于現金流方面,和輝光電表示,2024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249.1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567.06萬元,主要系公司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營業收入增長,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長幅度大于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長幅度。
關于研發投入方面,和輝光電表示,2024年度,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99%,較上年同期減少5.53個百分點,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增長5.01%,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63.19%,營業收入增幅遠大于研發投入增幅。
8年連續凈虧122億元
自有公開財務數據以來,和輝光電始終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2017年至2024年,公司8年累計虧損約122億元。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月,和輝光電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02億元、40.21億元、41.91億元、30.38億元、49.5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36億元、-9.45億元、-16.02億元、-32.44億元及-25.18億。
和輝光電于2025年2月20日公告,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此次上市旨在加快其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然而,截至目前,和輝光電尚未公布其上市的具體進展或結果。
2024年,和輝光電AMOLED顯示業務實現量價齊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遠超出貨量增長幅度。中尺寸產品線表現尤為突出,平板、筆記本電腦AMOLED顯示屏全年出貨量突破300萬片,創歷史新高。其中,筆記本電腦AMOLED顯示屏首次實現百萬級量產突破,帶動該領域營收激增超180%。此外,智能穿戴、智能手機、車載及航空顯示等領域也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車載航空領域,出貨量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200%。
然而,盡管AMOLED業務增長顯著,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根本改善。2024年,公司毛利潤為-11.79億元,歸屬凈利潤為-25.18億元,扣非凈利潤為-25.86億元。這表明,盡管AMOLED業務表現亮眼,但公司仍面臨巨大的盈利壓力,虧損問題依然嚴峻。
作為AMOLED顯示領域的創新驅動型企業,和輝光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公司研發支出達4.95億元,同比增長5.01%,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99%。公司堅持研發創新,致力于對AMOLED前沿技術的持續突破,本年度順利完成10余項新技術的結案,為產品競爭力持續賦能。
公司已構建覆蓋智能穿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車載顯示及航空顯示的全場景技術矩陣,包括Hybrid顯示新形態、Tandem疊層顯示技術、Eagle驅動電路組以及動態變頻技術、柔性技術、TOE技術、LTPO技術等。2024年,公司量產了30余款各應用領域的新產品,實現了Hybrid、Tandem、高頻PWM調光等多項前沿新技術的落地應用。
然而,盡管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但這些技術突破能否轉化為實際盈利仍存疑問。公司2024年虧損25.18億元,表明技術優勢尚未完全轉化為市場競爭力,研發投入與盈利之間的平衡仍需進一步優化。
為應對中大尺寸領域市場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產能需求,和輝光電加快產能釋放,并積極推進募投項目的建設進度。目前,公司建設有2條不同世代生產線以滿足下游不同應用領域、不同規格類型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其中,第4.5代AMOLED生產線量產產能15K/月;第6代AMOLED生產線原規劃產能30K/月,已全部實現量產。
公司首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目標為將現有第6代AMOLED生產線產能由30K/月提升至45K/月,目前該項目正在安全有序推進,其中7.5K/月的產能于2025年3月份實現量產。此外,公司通過增添部分設備等方式對產線進行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先進產能比例。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持續加強成本控制,綜合控制能耗、物耗等生產成本,并通過設備改進、自動化新設備引入、產品設計及檢驗過程設計優化等方式,在保證生產穩定運行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能。公司強化對原材料的采購管理,加強與上下游供應鏈的深度協同,并全力推進原材料國產化,導入網上競標機制,重要材料采用材料評審會進行集體決策,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和運營提質。
然而,盡管公司在產能擴充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整體盈利能力仍未得到根本改善。2024年,公司虧損25.18億元,表明產能擴充和成本控制措施尚未完全解決公司盈利問題,未來仍需進一步優化運營策略,提升盈利能力。
來源:金融街、東方財富等綜合整理
報名參會掃碼
報名參會掃碼
XR產業鏈交流群
林先生
微信:13600857374
Email:luffy737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