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石】
勺園主人的石癲歲月
萬歷四十七年秋,米萬鐘在積水潭北岸疊石成海。這位米芾二十六世孫,以"石隱"自況,在《勺園攲石圖》里藏進整部太湖石生態譜。不同于前人寫意墨戲,此卷以工筆界畫描摹十二座奇峰,每塊湖石旁皆注"產洞庭西山某某灣",開中國賞石科學考據先河。
畫卷開卷處的"青崖墜云",實為現存最早標注地理坐標的太湖石寫真。米氏以醫家剖驗的嚴謹,錄下每處渦紋走向;又以詩人敏感,捕捉石皮在梅雨季節泛起的青靄。這種雙重凝視,使《勺園攲石圖》既成藝術孤本,亦是珍貴的明代地質檔案。
丹青里的石譜密碼
細觀卷中"寒碧峰",米氏獨創"皴染五式":先用淡墨勾水蝕線,再以石青點苔痕,繼而焦墨破醒輪廓,最妙是留出飛白表現風化斷面。這種"骨法用筆",讓二維絹素上的湖石竟有三維空間的呼吸感。
更值得玩味的是十二石的空間敘事——從"初月岫"的婉約,到"雷殛巖"的奇險,米萬鐘實則以筆墨重構洞庭西山的記憶。卷末跋文透露玄機:"石不可移,移其魂于縑素",這種以形寫神的實驗,比西方植物圖譜早兩個世紀建立東方賞石學體系。
古法今鑒
當代藏家常嘆"古石難尋",卻不知古人早已留下密鑰。《勺園攲石圖》揭示的"石相九品",恰是甄別太湖石年份的圭臬:崇禎年前的湖石多帶貝殼化石痕,康乾年間的則多見人工斧鑿跡。視頻中這塊"蒼玉髓"的龍鱗紋,正與畫中"蛻龍巖"共享天然DNA。
▲關注"美城景觀石"▲
【見證古畫石魂的現世重逢】
苔痕漫上青玉髓的肌理
萬歷年的月光在孔竅中流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