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瓜州,地處河西走廊的西端,大漠駝鈴、瀚海蜃景、胡楊秋色……這些充滿原始感、野性美的蒼茫景色,賦予其獨特的奇幻色彩。
▲建成投產后的瓜州寶豐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
在戈壁腹地的日子里,中建四局西北公司瓜州寶豐多晶硅項目部的建設者們,在這片“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的荒原上,用堅守書寫對建筑事業的忠誠,用腳印丈量祖國新能源的版圖。
▲黃沙漫天的戈壁灘
時間回溯到2023年10月,一個黃沙漫天的下午。項目工程車在戈壁灘上顛簸前行,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暗沉荒原。車廂里,項目技術團隊的骨干們神情凝重,他們知道,隨著“10·31”竣工節點的逼近,每一秒都彌足珍貴。這支由黨員骨干牽頭組建的團隊,肩頭承載的不僅僅是工程進度任務,更是祖國新能源戰略落地大戈壁的千鈞重托。
▲項目建設之初大干現場
對于這條顛簸的路,項目團隊已走過千百回。自2022年進駐施工現場以來,這群“戈壁赤子”就在鹽堿地上扎下了根。從現場踏勘到板房搭建,從技術方案編制到周邊關系協調,他們在駱駝刺叢中開辟出了建設陣地。面對協調單位眾多、技術要求嚴苛、施工環境惡劣的三重考驗,建設者們以“黃沙百戰穿金甲”的堅守,在祖國能源版圖的關鍵坐標上寫下奮斗史詩。
▲瓜州寶豐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效果圖
作為全國首個大型“三綠項目”,寶豐多晶硅項目規劃建設年產百萬噸級硅基材料和數十GW級光伏全產業鏈。更令人矚目的是,其開創性的綠色閉環——用自建風光儲綠電生產多晶硅,再用綠色材料制造光伏組件,最終用這些“陽光捕手”生產更多綠電。這個戈壁深處的超級工程,正在改寫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敘事方式。
▲大風中的項目建設者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瓜州民諺,在施工日志里化作具體數字。全年三分之一的時間是8級以上大風,最大風力達12級。面對12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面,如何馴服肆虐的狂風,成為項目團隊最大的挑戰。項目技術團隊晝夜攻關,在圖紙上反復推演。稍有差池就會造成重大事故,更可能影響國家新能源戰略落地,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讓每一位建設者都繃緊了神經。
▲項目技術團隊協同攻克建造難題
從蘭州新區到瓜州戈壁,這支建筑鐵軍轉戰千里。兩年間,他們編制出厚達半米的技術方案,優化了37項施工工藝,協調過上百家參建單位。在無數個狂風呼嘯的夜晚,項目部的燈光始終明亮。技術團隊反復模擬施工流程,逐個擊破風險項。墻面上的進度圖被標注得密密麻麻,每個節點都凝聚著集體的智慧。
“咱們來場頭腦風暴!”進度推進會上,技術骨干們鋪開圖紙。建造負責人提出屋面瓦施工的新構想,安全負責人建議外架掛大眼兜網抗風,技術工程師則琢磨起直立鎖邊咬合工藝。思想的火花在戈壁深處迸發,最終凝結成四大創新工法:集吊裝、放卷、壓瓦于一體的屋面施工模式,抗風性能提升40%的兜網防護體系,“天衣無縫”的直立鎖邊技術,以及破解場地限制的“跨內+跨外”組合吊裝法。
68天,第一座單體沖出正負零;205天,廠前區雙樓同時封頂。當“10·31”節點如期告捷時,項目部的歡呼聲震碎了戈壁的寂靜。那些被風沙磨糙的手掌緊緊相握,曬得黝黑的臉龐上綻放著笑容——他們知道,自己澆筑的不僅是鋼筋混凝土,更是中國新能源的未來。
業主的感謝信送達時,項目團隊正在忙于攻堅。信紙上滾燙的贊譽,讓這些常年在外的漢子們眼眶發熱。但他們來不及停留慶賀,因為遠處光伏矩陣正在延伸,銀藍色的硅片已經開始能量轉化。當東南沿海的萬家燈火被綠電點亮時,在西北戈壁深處,永遠有一群人在鹽堿地上書寫忠誠。他們的安全帽反射著朝陽,測量儀指向地平線,繼續在國家坐標上釘入新的時代注腳。(中建四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