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長很好,又有不少讀者朋友問能不能出一個成長風格基金經理名單。
因為懶等原因,一直沒出。
我很少聽說有純成長做得很好的老基金經理同時名聲特別好,因為成長這個領域本質上就是重賠率輕勝率,依靠估值泡沫化而非估值修復去掙錢,這就導致很多極致成長的基金經理業績好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你去看市場上干基金經理超過10年8年的老人里面,純成長的選手很多都是毀譽參半,因為成長投資回撤天然比較大,所以時間一長,翻車幾率大,只要你有幾個產品高點回撤超過40%甚至50%了,必然會有人不滿,即便你長期業績非常好。
這就是牽扯到傳言《公募基金改革方案》里面提到的基金利潤率的問題,較高的收益加上較大的回撤,對于客戶實際收益損耗是很大的,最終就是毒藥。
新規對純成長投資是不利的,后面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做均衡成長或者garp策略,本來就已經降薪了,誰會沒事為了給你多掙仨瓜倆棗把自己一半薪水折里面?
當然這對于各種smart beta策略是好事,以后主動不愿意做的風格,讓smart beta策略產品來做,用各種成長因子、景氣度因子去疊buff。
很多客戶喜歡高波動,自然會有對應的工具去滿足,因為賺錢難度大,容易給客戶虧錢,背負的因果太重,所以就交給工具型產品也挺好的。
看好smart beta策略在大A煥發第二春。
十年前的分級基金,現在還有不少人懷念,還在盼著出杠桿ETF呢。如果做個創業板三倍做多ETF,肯定很多人買,但總會有投資能力、風險等級不匹配的傻子虧了錢大罵產品害人。有了三倍做多肯定要有三倍做空ETF,等市場下跌的時候絕對還會有二傻子說買做空ETF的人是下跌的根源,再給你扣個惡意做空的帽子,那叫一個地道。
其實在大A,90%的人不適合投資權益基金,只是這么說會有人反駁你:
你管不好就說投資者不適合買?
但你說90%的人只適合打工,不適合創業,就沒人反駁你了,畢竟:
你創業虧錢就說大環境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