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歲月里,作為貫穿南北的“黃金水道”,大運河不僅承載和創造了諸多財富,更一度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
最近,中央電視臺、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愛奇藝、啟蒙影業、江蘇文投共同出品,趙冬苓擔綱編劇、姚曉峰擔綱總導演的運河文化年代劇《北上》保留了原著關注小人物與時代變遷的厚重底色,同時聚焦新時代青年的奮斗故事,將宏大歷史文化融入平凡生活圖景,展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與深厚的人文底蘊,從開播到收官,引發了全域全年齡段觀眾的熱烈追捧。
圖源:《北上》官微
幕后操盤手啟蒙影業,延續了對市場節奏和觀眾心理的精準拿捏。開辟運河文化IP孵化賽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的同時,為國劇市場注入新血,拓寬了年代劇的敘事表達邊界。
01
小人物的命運史
治愈系故事“妙不可言”
秉持“一城一河一精神”的敘事閉環,電視劇《北上》巧妙地將地域文化符號轉化為情感共鳴,實現主流價值觀與青春語態的雙向抵達。
圖源:《北上》官微
開播后,《北上》德塔文景氣指數迅速破2,最高景氣值達2.227,持續領跑當前年代劇市場。
圖源:德塔文科技
《北上》同步登陸CCTV-1黃金強檔、愛奇藝,3月15日起,江蘇衛視1.5輪跟播,臺網端成績不容小覷。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北上》在近三年(2023-2025年)全國衛視頻道首播黃金檔劇集中,首周收視率排名第一。劇目集均收視率3.823%,收視份額15.454%。隨后亦始終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TOP1,在播表現強勁。
圖源:《北上》官微
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也掀起了《北上》的追劇熱潮。笑淚碰撞,#北上是現實主義的一面鏡子# #北上不語只是一味共鳴搞群像# #北上拍出人性與掙扎# #北上的船也可以回家# #北上 一鏡到底# #北上 江蘇旅游# #北上后勁好大# 等熱搜詞條引發熱議,便可窺見一二。
《北上》是一扇窗口,窺見人生百態。編劇趙冬苓以大運河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變遷為載體,以洪淮市六位“花街”運河少年的成長視角切入,小中見大牽引出文化傳承的時代命題,以及他們在多元可能性下的社會進化中,尋找真實自我和生存意義的浮沉經歷。
圖源:《北上》官微
外表看似大大咧咧、實則內心細膩的“花街小太陽”夏鳳華,重情重義、很有經商頭腦的“點子王”謝望和,青春期的純粹與成年后的破碎融為一體的“搗蛋仔”邵星池,穩重可靠、深受朋友們信賴的“暖男學霸”周海闊,敏感又堅韌的馬思藝和清秀寡言的陳睿,他們或離家北上、或經歷東奔西走后又在花街重新聚首,每個人最終尋回了自我價值……《北上》里形形色色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出關乎理想與現實的突圍與和解。
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北上》——就是“妙不可言”,既有人文質感、煙火氣息、時代風云,同時創作者還聚焦群像人物的關系建構,勾勒出互補又互融的情感羈絆關系網,借力闡釋平凡生活中的非凡意義。人物塑造在其間的作用,至關重要。
圖源:《北上》官微
仔細看劇會發現,盡管《北上》呈現出一種日?;瘯鴮懙膭撟鲀A向,卻從不缺少思考人生、人性的深度。整部劇以千年運河為依托,將大時代寓于小人物,以小故事凸顯大情懷,在運河畔三代人跌宕起伏的命運故事之中,融煉出大仁大義、大情大愛、大誠大信的情懷與境界,在以小見大中追求精神高度與藝術價值。
不管是馬奶奶生病全院著急,先“騙”她去醫院好好做檢查,然后又找時間掐表演練,以此來應對老人家突然病發的緊急情況;還是蜜蜂召開新聞發布會,謝望和就何天明意外離世一事誠摯道歉,并攬下所有責任;抑或是夏鳳華決定離開北京,臨走前為華子快遞的員工們安排好出路。
圖源:《北上》官微
以百年運河歷史為背景,流暢敘述中帶有寫意色彩的治愈系故事,以及飽滿鮮明的人物群像,成為《北上》能立在觀眾心目中的“四梁八柱”,它的味道經得起細細品味。
根據德塔文監測顯示,首播期《北上》的網絡輿情討論熱詞多集中于“大運河故事好看”、“喜歡友情和事業線”、“推薦好的年代劇”、“現實”和“細節”,真實且細膩地映照出當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軌跡,映照出社會變遷的發展脈絡,引發追劇觀眾的強共情、強共鳴。
圖源:德塔文科技
02
落地描摹大運河精神圖譜
文化傳承觸達全年齡段觀眾
播出期間,《北上》的受眾年齡雖多集中于31-40歲,但相較于一般年代劇,在18-23歲年齡段收獲了較高偏好度。涉及地域分布,該劇在各線級城市均有不少粉絲關注,尤其是在上浮市場偏好度較高。
圖源:德塔文科技
據觀察,品質劇《北上》之所以能夠打破時間或空間的隔膜,觸達全域全年齡段觀眾,源于作品對歷史脈搏的精妙捕捉、對運河文化的鮮活挖掘,以及常看常新的時代精神頻譜對普通觀眾的感染。
歲月更迭,運河畔三代人用守望、互助精神澆筑煙火人生,運河血脈始終激蕩著永不停息的奮斗詩篇。以“船老大”謝天成為代表的老一輩運河人,諸如為還清鄰居們買船入股的資金,梁海泓學開大貨車賺錢,主動帶領謝家走出困境;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謝天成最后一次給大家分紅,不夠分自己沒留其他人都不同意。面對千年不改的河道,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堅守著傳統與尊嚴。
圖源:《北上》官微
新時期的運河兒女,亦銳意進取。就像夏鳳華敢想敢拼,身為獨當一面的創業者,北漂六年能夠把華子快遞做大做強;謝望和戰略部署、邵星池掃街、周海闊測試系統,花街三兄弟齊聚蜜蜂“合體”搞事業;市里決定停止沉船挖掘項目,陳睿向媽媽申請把研究工作交給他等等。在時代浪潮中不斷求新求變,實現著個體生命的華麗蛻變。
圖源:《北上》官微
煙火人家與萬千繁華,都由運河一一挽起。一條沉船勾連出百年秘辛,三代人接力破解運河密碼,新舊碰撞的火花里,六位花街少年逐漸懂得了什么是“根”。
伴隨著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上”的年輕人們,借著運河申遺成功的契機,毅然決定回到花街、反哺運河。
國家、歷史本來就是由一個個分散的個體、片段構成,而每一個個體既依托家庭也聯結著社會。《北上》將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匯流一體,個體價值的實現與國家民族的宏大愿景達成了同頻共振。
圖源:《北上》官微
可以說,《北上》主要登場人物不僅僅是被運河精神賦予了積極樂觀、向上向善的精神品質,更透射出包含克己、仁愛和尊老愛幼在內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核心價值觀的傳幫帶作用。
一條大運河,它在家長里短中不斷強化中華文明的集體記憶——原來真正的文化傳承,不在博物館的玻璃展柜里,而在升騰著煙火氣的早餐攤、蕩漾著紅綢的婚船、浸潤著汗水的雕刀之中。大運河文化、前沿時代精神與個體生命成長歷程的有機融合,拓寬了敘事表達邊界與人文思想深度。
圖源:《北上》官微
此外,劇中還適時融入了評話、竹雕、昆曲、蘇繡和長魚面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以及漕運等歷史元素,《北上》的文化表達沒有流于表面,而是深植于人物的日常生活之中。
對比劇集播出前后期,抖音關鍵詞“大運河”的平均搜索指數增勢明顯,亦是《北上》利用影視語言活化非遺資源,將我們的傳統文化表達真正融入觀眾生活的有力證明。
圖源:德塔文科技
從《北上》傳播方向強度占比的統計結果來看,運河文化傳播占比15.01%和傳統文化傳播占比14.41%,還有小紅書劇集主話題之下,多是對運河發展、時代變遷的討論可知,《北上》用文化傳承留住觀眾,是為又一佐證。
圖源:德塔文科技
更有總導演姚曉峰帶領幕后團隊,最大限度地通過視覺形象將運河元素放大,準確還原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將廣大觀眾帶入情境之中,體會到運河文化的深厚魅力。
圖源:《北上》官微
從每一件細微的道具設計到宏觀建筑,都一氣呵成,從運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到對出場人物的特寫刻畫。劇集影像風格從膠片質感到數碼DV再到全數字化,并輔之以追星、游戲、音樂、互聯網等元素,《北上》對90后青春記憶的解碼,可謂用心至極。
綜上,熱播劇《北上》取得的收視、口碑和熱度成績,助力跨界文旅強強聯動。其中,助推江蘇文化經濟共振,被評價為“正在重新定義影視IP的價值邊界”。
03
口碑、市場“雙豐收”背后
啟蒙影業的破圈創作心法
必須要提到的是,拿《北上》18-23歲、24-30歲的受眾占比與2024年下半年年代劇的18-23歲、24-30歲受眾占比作比較可知,群像敘事的生動描摹、中國文化密碼價值與意義的傳承,高效回收了年代劇市場的“下沉觀眾”;加之通篇采用契合年輕人情感情緒的關聯表達,《北上》在實現了類型劇受眾鞏固的基礎上,最終贏得了全域全年齡段觀眾的青睞。
圖源:德塔文科技
目前,《北上》豆瓣評分7.3。《北上》圓滿收官,收視與口碑“雙豐收”,深究背后原因,是啟蒙影業順應市場潮流,巧用年輕化、共情化敘事包裹文化傳承命題的具象化;是致力描繪民生、民事、民情,用細節、用內涵留住了廣大觀眾;是爭做時代精神切片的同時,對現實題材創新創作的積極探索。
圖源:豆瓣
時間往前推移,作為集劇本孵化、項目制作、發行為一體,公司自上而下形成全產業鏈閉環生態的影視中堅力量,啟蒙影業近兩年憑借一以貫之的特有溫暖表達,為行業不斷輸送新鮮活力與驚喜。
圖源:德塔文科技
豆瓣評分7.8、德塔文景氣峰值2.629的《追風者》,依托金融視角的創新突破口,落地呈現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青春語態譜寫大時代風云激蕩,傳遞的是熱血成長與救國護民的正向價值觀念,榮登2024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指數TOP7;而豆瓣評分7.1、德塔文景氣峰值2.020的《微暗之火》,結合文藝風格,建構破類型化的懸疑劇新敘事,將時代性與現實性深度聯結,其文藝屬性與時代特質具備行業參考價值。
從民國金融諜戰,到文藝懸疑愛情,再到運河文化,啟蒙影業始終堅定選擇兼具文學厚度與社會價值的影視項目,逐漸筑起差異化競爭壁壘?!侗鄙稀贰段抵稹贰蹲凤L者》在口碑與市場維度達成雙重價值共振,標記著公司從品質堅守到長效創作體系成型的進階之路——不追求瞬時爆破的流量,而是潛心在現實題材深挖、敘事美學探索等維度完成層層遞進的創作進階,印證了優質內容可持續生長的行業范式。
03
結語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有態度亦有溫度的“央視嚴選”劇《北上》,在前進摸索當中找到了年代意蘊和青春化表達的彌合點,用地道的中國大運河文化詮釋了獨屬于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既為年代劇開辟了全新的內容場域,又填補了如今影視行業運河文化題材的創作空白。而這一切,背后的出品方之一啟蒙影業功不可沒。
撰稿:大福
責編:胡胡
德塔文科技誠聘兼職記者:須擅長影視行業數據分析稿件,請攜簡歷及過往作品,發送至zhangqing@datawinteam.com。
近期市場盤點與精品文章
德塔文科技
輿情數據監測|賽道競爭掃描
項目評估服務|宣傳策略咨詢
官方微博@德塔文影視觀察
版權聲明:德塔文影視觀察媒體號致力于發布原創影視數據解讀與影視市場觀察文章,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與作者,公眾號申請轉載請在文末留言。德塔文榜單算法設計、版面設計及公眾號原創內容版權皆屬德塔文科技所有,請勿盜版,盜版必究。德塔文科技所有,請勿盜版,盜版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