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一份營利雙增答卷后,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風”)定下了更高目標。
3月26日晚間,東風發布了2024年全年財報,公司總營收為1061.97億元,同比增長6.9%。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乘用車業務收入的增長,東風乘用車去年收入達521.18億元,同比增長22.96%,超過了商用車的471.17億元,占總營收的49.1%,該占比在去年為42.6%,這也是近三年乘用車收入首次高于商用車。
營收雖長,但銷量下滑趨勢未止。
去年,東風全年銷量約189.59萬輛,同比下降9.2%,而集團2016年的巔峰銷量為427.67萬輛,8年時間下滑近250萬輛。這主要受合資車銷量低迷、新能源車快速崛起影響。
具體來看,長期以來作為東風重要利潤支柱的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等合資品牌,正陷入銷量下滑的困境。其中,東風日產輝煌不再,銷量從2020年的131萬輛驟降至2024年的63.12萬輛,去年同比下滑12.7%;東風本田2024年累計銷量為42.82萬輛,同比下滑29.2%。
東風日產旗下ARIYA睿雅 (左宇 攝)
這兩大合資品牌銷量占比曾高達66%,如今卻成為了拉低集團整體銷量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眾多自主品牌在產品力、性價比等方面不斷提升,對合資品牌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另一方面,合資品牌在應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浪潮時,反應速度相對遲緩,產品布局未能及時跟上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
好在自主品牌在去年快速崛起正加速彌補合資低迷帶來的影響。
2024年,東風自主乘用車銷量為43.89萬輛,同比增長26.4%。其中嵐圖表現亮眼,作為東風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去年累計銷量達8.57萬輛,同比增長70%;東風風神等品牌也不斷發力,實現銷量增長。
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助力了集團毛利的回升。根據財報,東風去年毛利率同比提升2.9個百分點至12.8%,公司表示,主要是自主乘用車級新能源業務毛利同期大幅提升,毛利率較同期提升8.4個百分點,為12.9%。
東風汽車財務控制部總經理廖顯志坦言,與新能源行業頭部企業相比,我們的毛利率水平差距有限,主要差異體現在規模效應方面。
盈利方面,東風2023年營收受合資品牌銷量快速滑落的影響出現了虧損,去年在合資品牌銷量下滑速度放緩、自主品牌加速的情況下,實現了扭虧為盈,全年凈利潤達0.58億元。
扭虧為盈后,東風為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標:2025年300萬輛的總銷量,其中新能源銷量100萬輛,海外出口50萬輛。300萬輛的總目標相比2024年的189.59萬輛,增速在58%以上,壓力不小。
為此,東風計劃年內推出7款全新乘用車車型和3款商用車新能源基礎車型,打造至少2款年銷過10萬輛的“大單品”。
自主品牌的布局上,嵐圖品牌計劃在2025年推出4款及以上全新或改款車型,涵蓋MPV、SUV和轎車等多種車型類型,并將全面搭載華為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系統;納米品牌繼2024年推出首款車型后,將在2025年迎來第二款戰略車型的發布;奕派品牌則計劃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車型,涵蓋混動、增程和純電等多種動力版本;猛士品牌也將在2025年推出第二款車型。
吳迪 攝
合資品牌方面,東風同樣開啟了快速轉型模式。東風日產在今年正式亮相了首款純電動車型日產N7,根據規劃,其未來還將推出5款新能源車型,涵蓋純電動、插電混動和增程式動力系統。
智能化層面,東風正在研發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智能駕駛系統,而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將于2025年內實現量產搭載。此外,東風計劃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發布OS系統、智能駕駛等新技術。
2025年對于轉型發展的東風無疑是關鍵一年,距離重回正軌,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