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容
赤小豆皂苷干預脂肪代謝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肥胖是一種慢性、復雜的疾病,其特征是脂肪過度沉積,與氧化應激密切相關。赤小豆皂苷在我們前期研究中表現出抗肥胖活性,但赤小豆的活性皂苷和潛在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闡明赤小豆皂苷在改善肥胖作用中活性皂苷及其潛在的分子機制,通過聯合超高效液相色譜-四級桿-軌道阱質譜聯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分析、網絡藥理學、轉錄組學、成熟脂肪細胞模型、脂肪堆積細胞模型以及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小鼠模型探索有效成分及其潛在的分子機制。通過UHPLC-QE-MS分析鑒定了15 種皂苷成分,進一步的細胞學實驗結果表明赤小豆皂苷可以改善細胞內脂質積累、脂肪形成、氧化應激以及脂質積累引起的線粒體損傷,包括活性氧生成、線粒體膜電位異常和三磷酸腺苷紊亂。此外,研究進一步通過動物實驗驗證了赤小豆皂苷的抗肥胖作用并且在血清中找到了潛在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皂苷Ba。后續大豆皂苷Ba也在體外成熟脂肪細胞模型與肝臟脂肪堆積模型中驗證了其抗肥胖作用。通過結合網絡藥理學、轉錄組學、Western印跡和免疫熒光分析,赤小豆皂苷以及大豆皂苷Ba的抗肥胖作用在脂質堆積細胞模型中是通過調控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號通路和激活下游轉錄因子c-Myc實現的,而在脂肪細胞模型中是通過調控Wnt/β-catenin信號和抑制下游轉錄因子C/EBPα以及PPARγ實現的。因此,赤小豆皂苷與大豆皂苷Ba可能改善肥胖的潛在療法,而且以上研究能為赤小豆皂苷以及大豆皂苷Ba的進一步開發使用提供新的理論基礎。
嘉賓介紹
徐寶軍 教授
北京-香港浸會大學生命科學系 主任
徐寶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導師,珠海特聘學者,現任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生命科學系主任。2005年2月于韓國忠南國立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系獲博士學位。2005—2008年于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谷物與食品科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08—2009年于美國普渡大學獸醫臨床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同時在美國Gerald P. Murphy Cancer Foundation擔任研究科學家。2009年7月受聘為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食品科學專業,任助理教授,2013年晉升為副教授,2015年晉升為教授,2022年晉升為講座教授。UIC任職期間先后赴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佐治亞大學做訪問研究,2016年獲國家公派獎學金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訪學。2015年至今任珠海市農產品質量與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8年9月至今擔任北師港浸大食品科學專業主任,2022年9月至今擔任生命科學系系主任。2009年至今主要承擔UIC全英文教學課程《食品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食材科學》《谷物科學》《食品科學實驗》。徐博士系美國化學會會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高級會員,珠海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新農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現擔任國際學術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SCI,IF 8.1,Q1)副主編,《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SCI,IF 7.0,Q1)副主編,《Food Frontiers》副主編,《Antioxida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Molecules》等期刊專刊編輯,《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 X》《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Food Science & Nutrition》等10余個國際學術期刊編委。共發表論文380余篇,其中SCI國際期刊發表論文350余篇,10 篇ESI高被引論文,2 篇ESI熱點論文。主編出版英文書9 部,英文書章節10 部,授權發明專利1 項。論文已經被廣泛引用,并在引導著公眾的健康消費觀念。論文總被引用次數23 617 次,單篇最高被引用次數1 551 次(2025年3月統計),論文影響因子總和:1610.18,H-index: 81,i10 index: 259。徐博士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廳及教育廳項目,以及多項橫向合作課題。徐博士于美國IFT 2010學術年會獲論文被高引用認證,2012年榮獲“杰出科研人才獎”,于2015年被珠海市授予珠海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獲UIC首屆校長研究獎,2020年校長服務獎獲得者,2020—2024年連續5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和“年度科學影響力”2 個榜單;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近期發布多個學科領域世界頂級科學家排名,徐教授入選世界頂級生物與生化科學家榜單;入選愛思唯爾2023“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24年入選國際學術機構ScholarGPS全球前0.05%頂尖科學家榜單,徐教授在食品科學與技術、農業與自然資源、抗氧化劑、信號轉導等領域入選以“五年”為統計周期的榜單。
實習編輯:山西師范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夏靜;責編:張睿梅
為深入探討未來食品在大食物觀框架下的創新發展機遇與挑戰,促進產學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動物替代蛋白)及中國食品雜志社《食品科學》雜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雜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雜志主辦,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四川旅游學院烹飪與食品科學工程學院、四川輕化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成都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成都醫學院檢驗醫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學院農業科學學院、宿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大連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聯合大學保健食品功能檢測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大食物觀·未來食品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即將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國 四川 成都召開。
長按或微信掃碼進行注冊
會議招商招展
聯系人:楊紅;電話:010-83152138;手機:13522179918(微信同號)
為進一步深入探討食品產業在當前復雜多變環境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并著重關注食品科學、營養安全保障的基礎研究與關鍵技術研發,貫徹落實“大食物觀”和“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食品雜志社《食品科學》雜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雜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雜志,將與國際谷物科技協會(ICC)、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湘潭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現代食品創新研究院共同舉辦“第十二屆食品科學國際年會”。本屆年會將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國 湖南 長沙召開。
長按或微信掃碼進行注冊
會議招商招展
聯系人:楊紅;電話:010-83152138;手機:13522179918(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