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快,不知不覺春季的前兩個月已經過完,迎來了暮春三月,與正月,二月相比,這個月仿佛已經趨于平靜,人們的生活也進入忙碌的模式。不過從農歷來看,三月當中依然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比如即將到來的三月初三,在這一天匯集了非常多的內容。當然最為隆重的當屬三月三,上巳節。
關于上巳節的由來,民間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女媧娘娘創造萬物之日,也有說法是軒轅帝的誕辰,還有說是源于人們祈求子嗣的習俗……這諸多的內容都讓上巳節顯得古老且富有內涵。其中也寄托了人們的諸多美好心愿,子孫繁盛,安康無疾,福運昌盛,日子興旺等等。
三月三上巳節是暮春時節中的一個重要祈福之日,屆時民間流行著很多的傳統習俗,出游踏青,臨水祓禊,曲水流觴,放風箏等等,這些內容都將人們的美好愿望更加形象地表達出來。當然在如此美好的節日里還不能少的便是傳統美食,三月三這天要吃的食物非常豐富,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3種,俗話說“3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有錢沒錢都端上桌,在春忙之際犒勞自己,也圖個好寓意,來看看吧~
第1樣:面條
俗話說“三月三,生軒轅”,據說這天是軒轅帝的誕辰,民間還有說法是麥子的生日。所以這時候要吃上一碗面條,來表達紀念,也祈禱小麥獲得好收成。
【打鹵面】
1、澆頭是重要的部分,其是調味的靈魂所在,先來準備各種食材,木耳黃花泡軟洗好并切小,一些瘦肉切細絲,雞蛋也提前打好了。
2、起鍋倒油,熱透之后,將肉絲放進去炒,很快就變色了,其中放入蔥姜八角,烹入醬油,鹽,蠔油炒上色。
3、木耳黃花菜倒里邊炒勻,并加熱水,燜三分鐘左右。然后把蛋液淋進去,凝固成蛋花,再加些淀粉水,將湯汁收濃稠些。
4、面條煮熟之后,直接撈到碗里,淋上鹵汁澆頭,攪拌勻了,也可以再搭配些自己愛吃的菜,就可以大口吃起來了。
第2樣: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的習俗由來已久,屆時各家各戶都會采摘新鮮的蒿子來制作蒿子粑吃,以此來祈禱身體健康不生病。其也是這個時節的限定食物,是春季嘗鮮的經典美味。
1、新鮮的蒿子先仔細摘一遍,挑出其中的雜物,繼而先用鹽水泡一會兒,再通過換水沖洗,清除其中的雜質,繼而瀝干。
2、先在鍋里燒些寬水,沸騰以后將其放進去煮透,繼而夾出來,放到料理機中,攪打成糊狀。
3、一半糯米粉搭配一半黏米粉,混合到一起,利用蒿子汁揉成團。
4、接著調一下餡料,白糖,熟黑芝麻,再加三分之一的面粉,混合后并攪碎。
5、接著將面團拉長搓均勻,切成小劑子,然后分別揉圓了,可以撒上一些糯米粉來防粘。接著將其分別在手里做成小碗的形狀,舀些黑芝麻糖餡進去,將口牢牢封住,再進一步按扁。
6、在蒸屜上鋪些不粘紙,將其一一擺進去,然后開始加熱,大火蒸制二十分鐘到二十五分鐘就熟了。關火后就可以取出來了,粘糯香甜,滿口的都是蒿子的香味兒。
第3樣:吃燒肉
上巳節臨近清明,所以這天也流行著祭祖的習俗,屆時講究吃燒肉,以此來象征日子紅火,六畜興旺。
1、首先將適量的鵪鶉蛋清洗好,在寬水里邊煮十分鐘左右,熟透后撈出來用涼水浸涼。
2、將其表面的殼輕輕一撕,就帶下來了,一個個都剝出來。
3、接著重新起鍋,將切成大塊的五花肉倒在里邊,加生姜,蔥段等一起煮到沸騰,十分鐘左右,其中的雜質都被煮出來,然后撈起瀝干。
4、鍋底燒熱燒干后,將肉直接倒在里邊,逐漸加熱的過程中,會有油脂逐漸被炒出來,一直加熱到每一塊都焦黃干癟的程度。
5、接著在其中調入醬油,冰糖,香料,炒上色時加開水進去,燉一個鐘頭左右。
6、接著將鵪鶉蛋倒里邊,并補充些鹽,繼續燉一個鐘頭左右,最后調整為大火翻炒,湯汁收得差不多時即可關火。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