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等媒體報道,3月28日,澤連斯基總統在談到美國的支持時,明確表示:如果有任何希望、新的支持,那么美國當然可以設定某些條件。顯然,澤連斯基總統對于美國繼續提供新的軍援,還是抱有希望的。是的,在大部分人看來,是有希望,但應當也就是一線。因為,白宮現在要從烏戰中脫身的態度,是相當堅決的。
不過,澤連斯基總統應當認為希望很大,所以,他直接拒絕將美國以前的軍援視為債務,只愿為以后的軍援擔責。當然,對于現實的困難,澤連斯基總統也是清醒的,所以,無論是烏克蘭媒體,還是澤連斯基總統本人,都祭出了所有失利被動者最后的殺招——詛咒:以前,烏克蘭媒體上,到處都是呼喚勝利的口號聲,現在,則到處是對俄軍進攻速度的咒罵。而澤連斯基總統則連出詛咒三連鞭:
第一鞭,帶時代記者參觀自己臥室中的三幅畫。被擊沉的俄艦、燃燒的克里姆林宮、反攻俄本土的幻象,這些被藝術加工的戰場景象,構成了現代政治罕見的"詛咒圖騰",本質上則是將偶發戰果,異化為必勝信念的符號煉金術。
這種對現實的魔幻重構,使戰略決策,逐漸脫離戰場實際:當烏軍日均彈藥消耗量不足俄軍1/5時,基輔精英卻沉迷于繪制全面戰勝莫斯科的路線圖。被美化的戰爭記憶,正在制造認知迷霧,讓基輔決策層將戰術層面的襲擾作戰,誤解為戰略轉折的前奏。
第二鞭,希望美國給俄羅斯的好處是毒藥。當澤連斯基向時代記者表示,希望美國給俄羅斯的好處是"毒藥"時,這種粗魯,不僅打亂了美烏關系的"單向透明"默契,也暴露出對地緣政治現實的深刻誤判:美國對烏軍援本質是風險可控的戰略投資,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這種將盟友工具化的詛咒外交,正在消解美國社會對烏克蘭的道義同情,同時還能助長俄羅斯的攻勢,最終迫使美國調整"可控消耗"策略,轉而推動基輔接受不利停火條件。也就是說,澤連斯基的"毒藥論,已直接將外交場域降維成詛咒擂臺,最終毒害的恰是烏克蘭賴以生存的大國博弈平衡術。
第三鞭,在巴黎公開詛咒俄領導人的健康。澤連斯基面對法國媒體,公開對俄領導人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詛咒,直接撕碎了國際政治最后的體面。這種突破外交底線的言論,本質是弱者對強者規則的絕望反抗,在以情緒宣泄替代戰略謀劃的危險轉向,絕對是令友者痛、仇者快的反常行為,其戰略性害處遠超表面失禮。而且,歷史經驗表明,針對領導人個體的詛咒往往催生“殉道者效應”,反而強化被攻擊者的國內威望。
結果,這種語言暴力既不能改變戰場力量對比,又自毀戰略信譽的雙輸策略,恰暴露烏克蘭決策層在重壓下的認知失調。 詛咒政治的可怕之處,在于其自我實現的預言特質。當基輔將戰略重心轉向認知戰時,實際是承認常規戰爭的全面失敗。社交媒體上對俄軍的集體咒罵,本質是民間絕望情緒的制度化宣泄。這種集體心理的惡性循環,使得任何理性聲音都可能被指控為"親俄叛國",最終讓整個國家和民族都走上不歸路。
畢竟,戰爭史上的經驗早已證明,當詛咒替代戰略成為主要武器時,往往意味著國家理性的全面崩解。基輔政權正在將整個民族的命運抵押給語言巫術,這種飲鴆止渴的認知戰策略,非但不能扭轉戰場頹勢,反而會加速戰略主動權的喪失。歷史的吊詭在于,最惡毒的詛咒,往往最先吞噬施咒者自身,烏克蘭此刻在認知戰場播種的仇恨,終將在現實戰場結出更殘酷的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