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六十歲按常理該是放慢腳步,悠然享受生活的時候。
每天曬曬太陽、逗逗孫輩,多愜意。
然而,有些人在六十歲之后,卻在不知不覺中干著一些“挖坑埋自己”的事兒,讓晚年生活失了該有的滋味。
作家村上春樹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重要的是如何跑好自己的那一段?!?/p>
六十歲,既是人生的一個大轉折,更是積攢智慧、開啟新生活的好時機。
01 過度攀比,失去自我
現在這社會,攀比好像成了一種風氣,六十歲的人也常被卷進去。
你看,隔壁家換了新車,心里就不得勁,嘀咕著自家咋沒有;
朋友聚會,一聽人家孩子又升職又加薪,自己就焦慮起來,一晚上睡不好覺。
就像電視劇《小舍得》里,南儷的媽媽趙姨,本來日子過得挺舒心,可跟周圍人一比,心態就亂了。
瞧見外孫上了金牌班,孫女沒上成,急得直上火,逼著女兒女婿想辦法,一家人被鬧得不得安寧。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各有各的好。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幸福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是否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
六十歲的人,得學會多看看自己生活里亮閃閃的地方,珍惜身邊人,抓住那些日常的小幸福,可別讓攀比迷了心竅。
要知道,攀比是偷走幸福的“小偷”,知足才是開啟快樂的“金鑰匙”。
02 忽視健康,透支生命
健康,可是我們一輩子最寶貴的財富,沒有之一。
然而,許多人在六十歲之后,卻還沒把這重中之重當回事兒。
有的為了幫襯兒女,忙得團團轉,累得腰酸背痛也不停歇;
有的整天泡在牌局、聚會里,一坐就是大半天,運動鍛煉早忘到腦后;
還有的在飲食上毫無節制,頓頓大魚大肉,高油高鹽。
著名演員吳孟達,演藝生涯一路拼搏,佳作不斷,可背后是長期的勞累和不規律作息。
為了趕戲,熬夜通宵是家常便飯,飲食也顧不上講究。
結果身體頻頻亮起紅燈,各種毛病找上門,晚年被病痛折磨,著實讓人痛心。
健康是需要長期維護的,六十歲的年紀,身體機能本來就在走下坡路,更得把健康放首位。
每天出去遛遛彎、打打太極,活動活動筋骨;
飯菜做得清淡些,營養均衡搭配;作息規律,早睡早起。
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身體是享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的“根基”,沒了健康,啥都是白搭。
要記住,健康是生命的“頂梁柱”,垮了它,一切都得“塌方”。
03 無法釋懷,心存怨恨
活到六十歲,風風雨雨經歷了一籮筐,難免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可有些人,就愛鉆牛角尖,過去的恩怨情仇,死死攥在手里,放不下,解不開。
年輕時和同事鬧的別扭,幾十年過去,一見面還是氣不打一處來;
跟親戚間的經濟糾紛,成了心里的疙瘩,逢年過節都膈應得慌。
像電影《芳華》里的劉峰,明明做了那么多好事,卻因一些變故,被人誤解、排擠。
他心里委屈、怨恨,多年來一直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活也黯淡無光。
后來,他慢慢想開了,放下過去,才找回內心的平靜。
六十歲的人,得明白,怨恨這東西,傷人又傷己,就像攥緊的拳頭,握得越久,自己越疼。
學會寬容和釋懷,把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都翻篇,用一顆豁達的心去對待他人,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正如一位名人所說:“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夠化解一切矛盾和沖突。”
有道是,寬容是治愈心靈的“良藥”,釋懷是開啟幸福的“密碼”。
六十歲,是人生這場大戲的精彩“下半場”,得用正確的姿態,穩穩接住生活拋來的“球”。
別掉進攀比的陷阱,別拿健康不當回事,也別讓怨恨堵住心門。
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用心去感受、去擁抱,才能畫出一幅絢麗多彩、詩意滿滿的晚年畫卷。
就像人們常說的:“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p>
懷揣平和與滿足,擁抱幸福晚年,讓余生的每一天,都閃閃發光。
作者簡介:水木,一個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座右銘的拾優者,拾取人生路上的優能量,向優前進。
平臺簡介:
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于情感治愈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
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
關于文章講到的觀點,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