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說“阿爾茨海默病”就忍不住皺眉,這種病說實話,誰都怕。
年紀大了,本來身體這那兒就不太利索了,要是連腦子也開始糊涂,那可真是讓人一整天都活得提心吊膽。
可是偏偏在醫院里你會發現,有些老人年紀都快奔九十了,走路雖然慢一點,但腦子清清楚楚,記憶力好得很,說話條理一點都不亂。
反過來,有些人才剛退休幾年,整天不是找不著鑰匙就是忘了電飯煲還在煮飯,一檢查才知道,已經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了。
這讓人不禁想問一句:為啥有的人老了腦子還那么好?到底是差在哪兒?
我在醫院干了這些年年,這種病我見得太多了,有一次,有個老太太被家人帶來做檢查,說她最近總是把自己的兒子當成鄰居家的小孩,還老是藏東西然后忘了藏哪兒,家人嚇壞了。
我給她做了全面的檢查后,基本可以確診是阿爾茨海默病中期。
而同樣年齡的另一位老先生,來醫院只是例行體檢,結果一系列認知功能的測試下來,不僅分數全在正常范圍內,甚至在記憶方面還比不少中年人更強。
這不是個例,我后來特意整理了一下過去幾年接觸過的患者資料,發現情況都很類似——那些腦子靈光的老人,身上總有那么幾個不太起眼但非常一致的小習慣。
起初我也沒放在心上,但越看越覺得不對勁,越是琢磨,越覺得這背后怕是藏著點門道。
經常“站著吃飯”的老人
這個說法你可能頭一次聽,很多人聽完都皺眉:站著吃飯?這不是養生禁忌嗎?但我說的可不是那種倉促扒飯,而是另一種生活習慣。
我有個患者,退休后還是閑不住,經常在工作間邊鋸木頭邊啃饅頭,或者站著泡一杯茶吃點飯。
他說坐久了人就懶,站著吃飯順便還能活動一下膝蓋,結果這位老人在我跟蹤了將近七年,認知水平幾乎沒什么下滑。
人體在站立狀態下進食時,會激活前庭系統和小腦平衡區,而這些區域的神經網絡與注意力調控和認知靈活性密切相關。
簡單來說,站著吃飯這種“非平衡狀態”下的進食行為,對大腦來說是個挑戰,尤其對老年人而言,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挑戰,其實是在幫他們維護神經網絡的敏感度。
還有一件事很巧,我在門診還遇到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她每天中午在廚房幫忙,不是刷鍋就是備菜,經常顧不上坐下來吃飯,都是靠在廚房邊,一手端碗一手吃。
十年來,腦子清醒得很,每次做老年認知測試都在優等水平,我問她吃飯怎么堅持站著,她笑說習慣了,覺得坐著反而吃不下。
當然我不是建議所有人都站著吃飯,而是想告訴大家:當你老了,如果每天能保持一定時間的不穩定狀態——比如站著吃飯、站著寫毛筆字、站著曬太陽剪腳指甲。
這些小動作,其實都在調動你的大腦去處理平衡和感官協調,而這背后,是認知功能維持的一種底層保障。
常用“錯誤順序”做事的人
你可能聽說過,老年人做事要有規律、要井井有條,但我后來發現,一個有點違反直覺的現象——那些喜歡偶爾“打亂流程”,甚至有點“反著來”的老人,反而更不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八十四歲的患者,她退休后自己喜歡改造衣服、做拼布包,別人縫衣服講究一步一步來:先量尺寸、剪布、縫邊、上拉
她不一樣,她喜歡先縫拉鏈再改大小,甚至有時候先縫口袋再配衣服,聽著很亂,但她說這樣才有意思,她的大腦活動水平,一直保持在較高狀態,甚至比很多五十幾歲的人都要好。
其實當人進行“非典型步驟”的任務時,比如故意換一個從沒試過的順序完成某件事,會刺激大腦額葉區域更大范圍地活躍。
尤其是涉及工作記憶、計劃能力和問題解決的區域,這種方式看似“胡來”,實則是大腦的全方位體操。
所以啊,生活不是公式題,不需要每一步都照本宣科,那些喜歡“自創流程”的人,其實是在用不一樣的方式給大腦施加“溫和的壓力”,這種壓力讓神經元間的連接更加靈活多樣,也就不容易一老就糊涂。
有“自言自語”習慣
我遇到過不少老年人,進門第一句話就說:“我是不是瘋了?我老是自己跟自己說話。”每次我都笑著說:“你這是好事。”很多人不理解,以為自言自語是癡呆的前兆,其實恰恰相反。
自言自語是一種自我調節行為,尤其在認知心理學中被認為是一種強化記憶和邏輯整合的方式。
其實人在說出自己正在做的事時,腦部的聽覺皮層、語言中樞和前額葉區域都會同步活躍,這種多區域協同的模式,對于延緩認知退化極為關鍵。
我記得一位患者,退休后住在兒子家,每天最愛一邊擦桌子一邊念叨:“先擦左邊,再擦中間,這塊有點油,再擦一遍。”
她兒媳婦覺得她啰嗦,其實她是靠這種方式維持大腦的運行節奏,十年下來,她記憶力、理解力都沒有明顯下降,還能幫鄰居寫對聯、改病句。
這種口頭上的“指令輸出”,對大腦來說就是一種輕微的自我刺激,就像小孩學語言要反復念一樣,老年人大腦也需要這種“主動播報”的過程來維持活躍度。
所以哪怕你覺得自己說話沒人聽,也沒關系,你的大腦正在聽,而且它非常受用。
你看啊,老年人要想不糊涂,靠的不是那些大張旗鼓的“防癡呆指南”,而是這些藏在生活縫隙里的細節習慣。
有些人天生聰明,但如果不鍛煉,大腦照樣生銹;有些人沒讀過多少書,但習慣特別好,老了反而腦子比年輕人還靈光。
我們做醫生的,看得多、記得多,越到后來,越覺得有些東西其實并不復雜。
防阿爾茨海默病,不是靠某種神藥,也不是靠天天背唐詩三百首,而是靠你愿不愿意把生活當作訓練大腦的一種“工具”。
動動腦、調調序、站站吃、聞聞香,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背后藏著的,是大腦每一個細胞在努力“活著”,只要它們還活著,你就不會糊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于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您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
[1]王宇宇.藥食同源物質抗阿爾茲海默癥的作用及其機制, 臨床合理用藥, 2024-09-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