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清華畢業生羅生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失聯近一個月后被發現。此前羅生門的媽媽和弟弟抵達荷蘭找到羅生門。
羅生門,2001年出生在中國南方某城市,其真實姓名經家屬確認,并非化名。清華大學哲學系本科期間表現優異,曾獲生物學競賽省級一等獎,展現跨學科能力;2024 年8月進入荷蘭頂尖研究院攻讀邏輯學碩士,課程強度極大,平均每周需投入 62 小時。
3月29日,荷蘭警方確認在荷蘭水域發現的尸體為此前失蹤的清華畢業生羅生門。
羅生門家人發聲!羅生門在上個月失蹤的,3月17日,羅生門伯父表示荷蘭警方出動了直升機和搜查隊,在羅生門最后消失的區域進行了搜索。羅生門的伯父混啊表示羅生門的一部手機在羅生門失蹤后第10天被發現有活動信號。
羅生門的同學介紹稱從2月24日開始就聯系不上他。2月26日晚,“和羅生門住同一棟宿舍樓的同學叫警察來了,警察進了羅生門的房間,說是有正常生活跡象,叫我們再等兩天看看。”
據羅生門的同學介紹,羅生門性格內向善良,專注學術但不善社交,在荷蘭因文化隔閡加劇孤獨感;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對自己要求嚴苛,曾因論文壓力連續兩周熬夜。喜歡鋼琴演奏,癡迷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尤其對《羅生門》中人性復雜性有深入思考。
荷蘭警方還在調查羅生門的具體死因,其家屬已著手安排遺體歸國事宜。這場悲劇是個人命運的縮影,更引發大家對留學生群體生存狀態的深刻反思。
這件事情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不應該只關注孩子的成績,還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時候,我們只看到孩子表面的快樂,卻不了解孩子內心的痛苦,如今的父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以至于孩子壓力無比地大。人生不過百年,短短三萬多天,何必要為難孩子,為難自己呢,我們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天性,應該讓孩子在童年時代過得開心快樂,不要給他們的童年心理留下陰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