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3月28日第5版刊發稿件,點贊鎮雄縣林口鄉依托智慧社區系統,探索實踐“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用大數據手段推動網格管理服務智能化、扁平化、精細化,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
云南鎮雄縣林口鄉
“云端+網格”讓智治更高效
“我們這邊監測到獨居老人王天菊在院子里摔倒了,請最近的網格員立刻趕去現場救助……”
“根據當前雨量數據分析,預警顯示今晚最大降雨量在娃飛村溝口村民組,預計達80毫米,請掛村領導、鄉掛片干部、村干部、網格員迅速就位,按照應急響應機制做好相關防范。”
走進云南省鎮雄縣林口彝族苗族鄉數字化應急指揮調度中心,一面寬4.4米、高1.9米的大屏幕映入眼簾,24個分框視頻實時滾動播放著相關區域的監測畫面,不時發出“嘀嘀嘀”的警報。值班人員正根據系統預警提示,對相關重點區域開展監控輪巡,經判定后及時將預警信息精準傳達到對應區域網格員,并實時監測現場處置情況,實現“預警—確認—發送—處置—反饋”高效閉環。
林口鄉面積117平方公里,轄8個村172個村民小組、14998戶52421人,有基層黨組織46個。過去,一進入森林防火期、雨季防汛期,鄉村干部和網格員就到了每年最忙碌的時候,護林防火員、災害監測員、防溺水勸導員……大家身兼數職,白天、夜晚奔波于各個重點區域之間。但因轄區面積大,加之鄉村干部少,防范成效并不明顯,2021年至2023年,全鄉共計發生火情8起、洪災22起,基層治理任務重、壓力大。
隨著基層治理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網格治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時效性強,全鄉僅靠1302個“微網格”、1476名“微網格員”的力量,顯然難以適應現代化治理的新要求。林口鄉黨委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結合林口鄉基層治理的重點工作,依托中國電信開發的天翼智慧社區系統,探索實踐“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用大數據手段推動網格管理服務智能化、扁平化、精細化,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
聚焦耗費人力、物力的重點難點工作,林口鄉在天翼智慧社區系統的基礎上,升級建立護林防火、防災救災、重點區域管控3個智慧模塊。森林防火方面,在全鄉16個重點林區安裝全天候360度旋轉監控攝像頭30個,捕捉到山火、煙霧等險情時會自動生成火情預警工單并提醒值班人員。值班人員通過系統對攝像頭進行遠程操控,確認火情后下達指令。防災救災方面,根據全鄉地質災害隱患點、水庫、塘壩等分布情況,統籌安裝定點監測攝像頭200個,接入農戶房前屋后自行安裝的攝像頭685個,建立雨量監測站20個,值班人員24小時監控輪巡,隨時觀察是否發生異常情況。發生災情時,可通過系統啟動一鍵呼叫,在30秒內即可對區域所有人員進行電話呼叫提醒。重點場所管控方面,在全鄉所有的醫院、學校(含幼兒園)、KTV、夜宵店、臺球室、酒店、廣場、溜冰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安裝一鍵報警設備。
2025年3月1日16時21分,林口鄉數字化應急指揮調度中心接到煙霧報警信息,值班人員拉近監控攝像頭發現,有一位村民焚燒秸稈后直接離開,火勢、煙霧較大,便立刻向區域網格員發出預警指令。從發出預警到撲滅明火僅用了10分鐘,及時阻止了一場火情的蔓延。“大數據支撐的網格化管理,能夠讓我們迅速掌握重點區域的基本情況,網格員接收到指令后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有效處置,極大減少了以前漫天巡邏的工作量。”木黑村黨總支書記陸永軍說,智慧治理平臺實現了一鍵“吹哨”、網格員即刻“報到”,把“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落到了實處。
“通過對線上數據信息和線下網格掌握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搭建起數字技防與人防網格體系相結合的調度指揮平臺,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程’的目標,切實減輕了鄉村干部、網格員的負擔,并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林口鄉黨委書記馬列說。
自天翼智慧社區系統上線以來,林口鄉累計發送各類風險提示信息360余條,有效防止了各類風險問題的發生,實現了防火“零火情”、防汛“零傷亡”、命案“零發生”。
??
來源/農民日報 關梅 孫先武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