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2025年3月29日解放軍報07版
前不久,《解放軍報》刊發了我采寫的一篇稿件《他們腦袋里好像裝著一塊表》,文中提到的第82集團軍某旅“紅三連”是我所在連隊,主人公是我朝夕相處的戰友。稿件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后,不少人點贊評論,一位戰友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大家都認為自己的連隊好,但好在哪里有時很難說清楚。這篇稿子給出一種答案——一茬茬官兵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和奮斗狀態。”
稿件的熱度持續發酵,讓我不禁回想起采寫稿件時的點點滴滴。
那一次,我向軍報編輯說線索,洋洋灑灑講了連隊的許多榮譽和事跡,卻被編輯的一句話問住:“優秀的連隊一定有種特別的力量在推動發展。光榮傳統、戰斗精神……這些特點是許多連隊的共性。那么,你們連隊的特點究竟是什么?”
受到啟發,擔任排長不久的我,細細觀察發生在身邊戰友身上的故事,探尋連隊的“成長密碼”。
一次開飯,七班戰士大口大口往嘴里扒拉,轉眼間班長謝四江就帶著他們拿上工具和器材奔向訓練場。等到全連官兵到位,七班已經設置好訓練課目所用的場地,保障官兵直接展開訓練。事后,謝四江對班里戰士這樣解釋:“這頓飯吃得快,是為了擠出時間提前準備,不能讓人等場地,耽誤訓練進度。”
我和連長趙普聊起這件事。“一日生活制度是固定的,時間對大家都很公平,我們能做的是如何想方設法擠出時間、提高效率。”趙連長告訴我,連隊軍事訓練成績始終走在全旅前列,靠的就是一本“時間賬”。
戰備拉動,各排同步展開、交叉進行,全過程掐著秒表計時;訓練結束,分批帶回、錯峰開飯……如此一來,連隊官兵每天能擠出不少時間。
“時間管理能力!”當我興奮地把這個想法告訴編輯后,編輯給予肯定的同時,又拋出兩個問題,“擠出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官兵收獲了什么?”
面對我的疑問,趙連長坦言:“大家把多余的時間用在提升能力素質上,功夫都下在平時,推著任務往前走。”
一天,我看到班長吳偉鵬站在突擊車車頂,正在教幾名新兵搭設偽裝網。“這么短的時間根本搭不起來,偽裝網一鋪上去就會被武器站和天線掛住。”一名新兵認為吳班長的標準太高,他們很難做到。
吳偉鵬告訴新兵,他們最初練習這個課目時,一天最少要搭50多遍,有時一個撐桿小細節都要練習上百次,才能做到從第一次搭設用時10多分鐘到如今只需要2分鐘。
“用老兵的標準來要求你們,并不是想為難你們。戰場上可不認你是新兵還是老兵,越早偽裝好才越不容易被敵發現。”緊接著,從偽裝網展開方法到撐開固定的動作要領,吳偉鵬耐心地一一進行示范。逐漸掌握技巧的新兵們,動作越來越熟練,搭設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身處這樣的連隊,總有一種和時間賽跑的感覺。”一名新兵的感嘆“點醒”了我,讓我找到采寫稿件的思路。翻看下士李洋洋的個人年度目標計劃時,這個思路愈發清晰。
李洋洋的目標計劃,按照每天完成多少訓練量、每月掌握幾個課目、每季度實現幾個小目標、每年達成的任務進行精準細化量化。李洋洋說,去年一年,他按照目標計劃上的節點一步步攻克短板弱項,接連在比武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迎來了當班長、入黨、榮立三等功的“三喜臨門”。
李洋洋的經歷,讓我看到了時間對奮斗者的“饋贈”。我把連隊戰友們“追趕時間”的故事整理成文投給編輯。見報后,我發現編輯提煉的標題《他們腦袋里好像裝著一塊表》更加生動貼切,一語道出連隊官兵時不我待、分秒必爭的奮斗狀態。
列兵祁梓豪要求自己每天完成100個引體向上,下士楊子俊每天早起1小時加訓加練……后來,我在更多的戰友身上感受到他們“和時間賽跑”的勁頭。深受感染的我,將那些鮮活的場景、閃光的鏡頭記錄下來,在軍報上相繼發表了《“等你超過我的時候”》《“專長小組”帶來新變化》等文章,向更多的讀者展現基層官兵矢志強軍、拼搏奮斗的“奔跑”身影。
作者:本報特約通訊員 劉小云
主辦單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信息來源:解放軍報
總 編:李靜陽
編 審:田洪明、姜 帥
值班編輯:馬 清、李靖源、伍開舟
聯系郵箱:jjtq82@qq.com
你的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