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林徽因的母親,你了解多少?
林徽因的母親叫何雪媛,出身浙江嘉興小作坊主家庭,十幾歲時,因為林長民原配不育,為了延續林家香火,只能將她娶進林家。剛入林家,何雪媛便因為不懂林家的禮儀規范,看起來過于滑稽可笑。
不僅如此,很快,其他問題也一一暴露出來。林長民在日本留學期間,深受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熏陶,歸國后,言談間盡是民主自由、科學技術等新穎理念。每當他興致勃勃地與何雪媛分享這些時,何雪媛卻一臉茫然,全然無法理解。漸漸地,夫妻間的交流愈發稀少。
更為不幸的是,何雪媛的生育也充滿波折。接連生育的幾個孩子,不是早早夭折,便是不幸染病離世。每一次痛失孩子,她都陷入極度悲痛之中,整日以淚洗面,精神幾近崩潰。而林長民因事務繁忙,加之夫妻關系日趨疏遠,對她的痛苦難以給予充分的理解與慰藉。何雪媛內心更加的痛苦。
后來,林長民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然而,他卻給予了何雪媛致命一擊。他納了程桂林為妾。
林長民與小妾程桂林感情的緣起,還得從他回福建老家探親說起。彼時,林長民在社交場合偶然結識了程桂林。程桂林出身于當地一個小富之家,雖稱不上名門閨秀,卻也自幼接受了一些文化熏陶,能識文斷字,對詩詞歌賦略知一二。
她長相清秀,身姿婀娜,在一眾女子中顯得頗為出眾。初次見面,程桂林便給林長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林長民又有幾次與程桂林相遇的機會。交談中,他驚喜地發現,程桂林不僅外表可人,而且思維敏捷,對時事熱點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那個女性普遍被束縛于傳統觀念的時代,程桂林的這份聰慧與見識顯得尤為難得。林長民興致勃勃地與她探討詩詞格律、談論國內外局勢,程桂林總能巧妙回應,兩人越聊越投機。
隨著接觸的增多,林長民愈發覺得程桂林與自己志趣相投。她能理解林長民心中那些對新思想、新文化的追求,能陪他談詩論文......相比之下,家中的何雪媛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林長民的心,漸漸偏向了程桂林。
因此,自程桂林入門后,林長民的心思幾乎全放在了她身上。前院,程桂林所居住之處,每日歡聲笑語不斷,林長民和她相處得極為融洽。而后院,何雪媛居住的角落,則變得冷冷清清,鮮有人至。
這一切都牢牢地刻在林徽因的記憶里。何雪媛難以承受這般巨大的落差,心中對程桂林充滿了怨恨,時常在背地里抱怨、指責。如此一來,她與林長民的關系愈發惡劣。
林長民本就對她感情淡薄,此時更覺她不可理喻,幾乎不再踏入后院半步。何雪媛被困于這深宅大院之中,滿心的委屈與憤懣無處宣泄。
從那以后,何雪媛的性情變得愈發乖張暴戾。她將心中所有的痛苦與怨恨,一股腦兒地發泄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自幼聰明伶俐,深受林長民的喜愛,所以,她常常對林徽因惡語相向,母女關系變得扭曲而緊張。
在林徽因的記憶里,父親林長民總是因公務繁忙而四處奔波,但是,每次林長民回家,都會給林徽因帶來新奇的禮物。
1920 年,對于林徽因而言,意義非凡。這一年,林長民被派往歐洲考察,他決定帶上年僅 16 歲的林徽因一同前往。
在歐洲期間,林長民帶著林徽因結識了眾多文化界的精英人士。他們之間的思想碰撞與交流,極大地拓寬了林徽因的視野。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林徽因對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林長民對林徽因的影響,遠不止體現在學業上的支持。他更是林徽因精神世界的引領者。林長民常常與林徽因探討國家大事、人生理想,鼓勵她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遠大的抱負。在林徽因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林長民總是給予她理性的建議與堅定的支持。
例如,當林徽因決定與梁思成一起赴美學習建筑時,林長民全力贊成。他深知女兒的性格與能力,堅信她在建筑領域必定能有所建樹。
可是,好景不長。1925 年,郭松齡發動倒戈反奉之舉,林長民亦參與其中,卻不幸意外身亡。何雪媛原本艱難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失去了經濟來源,也失去了最后的依靠。林徽因雖悲痛萬分,但不得不迅速堅強起來,承擔起支撐家庭的重任。此后,何雪媛跟隨林徽因,住進了梁家。
在梁家,何雪媛依然保留著在林家養成的抱怨與不滿的習性,絲毫未改。林徽因在給朋友的信件中,無奈地寫道:“母親的脾氣愈發乖張,家中常常因她而氣氛緊張,我夾在中間,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她再次陷入痛苦與無奈的困境,試圖調和母親與家人之間的關系,卻屢屢以失敗告終。
長期的勞累與高強度的工作負荷,給林徽因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彼時的何雪媛,已經步入暮年,卻仍舊行事乖張。
一日,家中的飯菜未能合她的心意,她便不假思索地對著一旁忙碌的傭人劈頭蓋臉地數落起來,全然忘卻了林徽因正在隔壁房間中與病痛苦苦抗爭,急需一個安靜的環境調養。
梁思成見狀,滿心無奈,只能輕聲向她解釋林徽因的病情對環境的嚴苛要求。何雪媛卻不以為然,嘟囔著:“我都這把年紀了,吃頓順口的飯還不行啦?她忙她的,我總不能餓著肚子將就吧!” 病床上的林徽因聽得滿心酸澀,卻又無從辯駁。
林徽因在病中,盡管被病痛折磨得身心俱疲,可心中始終放不下對母親的牽掛。每當身體狀況稍有起色,精神略微恢復,她便會輕聲細語地詢問母親的飲食起居。一日,林徽因瞥見母親獨自坐在窗邊,忙喚來護士,在護士的攙扶下,拖著虛弱的病體,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到母親身旁,緩緩坐下。
她輕輕握住母親的手,輕聲問道:“媽,您最近睡得可好?要是有什么想吃的,跟思成說,讓他去買。” 何雪媛轉過頭,望著女兒憔悴的面容,有剎那間涌起的心疼。沉默片刻后,她只是淡淡地回應道:“就那樣,你還是先顧好自己吧。”
何雪媛偶爾也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有一天,她不知從何處聽聞了一些民間偏方,費盡周折尋來了一些草藥,滿心篤定地認為這些草藥定能治愈女兒的頑疾。
她心急如焚地守在林徽因的病床前,全然不顧梁思成和醫生們的再三勸阻,固執地念叨著:“這可是我好不容易打聽到的,肯定管用,你快把它喝了。” 林徽因深知這些草藥或許對病情并無實質性的幫助,但為了安撫母親,她還是順從地接過藥碗,將苦澀的藥汁咽下。
何雪媛一直活到九十歲高齡。林徽因去世后,她便與女婿梁思成生活。后來,梁思成續娶林洙,她依舊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梁思成念及往昔情分,每月發工資后,按以往習慣,將大部分交給何雪媛,只留少部分給林洙。即便如此,何雪媛的晚年也并不平靜。
何雪媛的離世,與兒子林恒有關。林恒投筆從戎,成為空軍飛行員,在對日作戰中英勇犧牲。梁思成將他安葬后,帶回一把林恒空軍畢業時所發的 “中正劍” 作為遺念。
林徽因去世后,何雪媛小心收藏這把劍。然而,她不識字,根本不知劍上刻字的含義。特殊時代,這把劍被抄了出來,何雪媛連驚帶嚇,不久便與世長辭。
參考資料:
澎湃:《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那個“傷”你最深的人,在看不見的地方成全你》
新華網:《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