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8日,一場以“弘揚紅旗渠精神·提升委員履職能力”為主題的專題學習培訓活動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干部學院隆重舉行。來自市政協40余名政協委員齊聚“人工天河”紅旗渠畔,通過現場教學、沉浸體驗、專題研討、紅色訪談等形式,實地感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進一步錘煉政協委員的履職擔當,推動新時代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
追尋歷史足跡 感悟精神力量
紅旗渠是上世紀60年代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的“人間奇跡”。委員們懷著崇敬之情走進紅旗渠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通過300余幅歷史照片、50余件珍貴實物,以及全景沙盤模型,系統了解了“引漳入林”工程的艱難歷程,深刻體會“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自力更生中迸發的創新智慧,艱苦創業中淬煉的頑強意志,團結協作中凝聚的集體力量,無私奉獻中彰顯的為民情懷?!凹t旗渠不僅是水利工程奇跡,更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實踐。”市政協委員趙要偉等在參觀時發出感慨。
現場體驗教學 激發履職思考
委員們沿著蜿蜒的渠岸步行至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站在被譽為“紅旗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前,聆聽青年突擊隊攻堅克難的故事。巖壁上“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委員們撫摸著巖壁上深淺不一的鑿痕,仿佛觸摸到當年建設者滾燙的汗水和堅定的信念。
“這次參觀讓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我要學習修渠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薄凹t旗渠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生動教材,我要把‘人民政協為人民’貫穿履職之中,用‘鑿山引水’的韌勁破解民生難題?!蔽瘑T們你一言我一句......現場,一場圍繞“紅旗渠精神與新時代政協工作”討論正在展開。
凝聚思想共識 賦能履職實踐
情景教學《問渠?天河檔案》中,以紅旗渠建設過程中的典型事件為線索,通過情景模擬、經典誦讀、時空對話等表現方式,全景式演繹了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奮戰太行的激情歲月,委員們親身體會紅旗渠精神令人奮進的思想偉力。在訪談教學《巍峨山碑?楊貴篇》中,委員們認真聆聽修渠英雄楊貴帶領群眾“寧可苦干、不肯苦熬”的奮斗史,切身感受楊貴等一行共產黨員干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敢作敢為的擔當精神和拼搏精神。在分組研討環節,委員們圍繞“如何將紅旗渠精神融入履職實踐”展開熱烈交流。委員們一致表示,將傳承“自力更生”的闖勁、“團結協作”的智慧、“無私奉獻”的情懷,在參政議政中秉持“為民解渴”的初心,在凝聚共識中匯聚“眾志成城”的力量,既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更當新時代政協事業的實干家,讓“人工天河”的奮斗史詩在協商民主的實踐中續寫新輝煌。
市政協秘書長羅克振希望委員們要將紅旗渠精神轉化為履職動力,像當年修渠人那樣,在政協工作中敢啃“硬骨頭”——為民發聲,善解“民生渴”——精準建言,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政協履職中綻放新光彩。
市政協副主席趙振峰在總結講話中強調,紅旗渠精神是跨越時空的力量。新時代政協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政協委員提出“要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的重要要求,在服務大局中展現“劈山開路”的擔當,在為民履職中彰顯“引水解渴”的情懷,以實干作答卷,用行動書寫“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此次培訓通過“沉浸式學習+實踐研討”模式,有效促進了委員對紅旗渠精神的理解與認同。(來源 洛陽政協)
【編輯 瀅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