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拿著關稅大棒四處亂揮,美國農民以及農產品出口商們是提心吊膽,因為生怕這一棍子下去得來了反噬就要報應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事情還沒完,或者確切地說,事態還在升級。
近期,據英媒報道,特朗普為重振美國的造船業,擬對進入美港口的中國制造的船只收取高達100萬至350萬美元不等的“停靠費”。
或者說得再直白一點,只要跟中國沾邊的船只,都要收費。
這一消息傳出以后,美國市場一片嘩然,因為收取所謂的“停靠費”,表面上看是在給美國增收,但實際上對美國自己的打擊更大,尤其是美國的出口商和進口商以及美國農民。
中國的造船業發展很快,根據去年發布的數據,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已連續15年位列全球第一。
其中,2024年我國造船業完工量達到55.7%,這意味著在全球交付的所有船只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國制造。
同時,新的訂單量也持續增長,全球市場74%的新造船訂單都在中國,意味著后續全球船只中,將有七成以上依然是中國制造。
所以,可以說,中國制造的船在全球航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大西洋航線上,中國制造的船只就占到船只總量的80%,也就是說,美國如果對中國船只收費,那么這意味著,是對整個大西洋航線供應鏈收費。
這影響的就不單單是中國船只的問題,而是涉及了幾乎大部分航運。
根據世界航運理事會預計,如果美國真的開收這項費用,那意味著全球98%的船只停靠在美國港口時都將被收取費用。
所以,這個影響是巨大的。
比如,德國一家企業原本計劃運送1600噸鋼材到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但是由于受此消息影響,擔心運輸成本提高,于是只能暫緩運輸,等待進一步的確定的消息。
這還只是個小例子,因為大家一致認為,這一計劃受影響最大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的農業。
因為貿易戰已經讓美國農民不堪重負,出口受阻,意味著利潤下滑,而在還不知道未來要面臨多少反制的情況下,一旦美國對中國船只收費,那意味著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成本又要增加。
本來就擔心沒人要了,出口成本還又要增加,真是雪上加霜。
這并非是瞎擔心,因為根據推算,比如去年,美國共出口了24.6億蒲玉米,其中有近7成是從美灣及太平洋西北口岸流出的,意味著這些玉米都將要被二次收費。
而一旦二次收費,意味著運輸成本將增加34至64美分每蒲,使得出口成本大增。
而另一方面,還是以去年為例,去年美國進口的散裝化肥中約有46%都是由中國制造的船只運輸的,那么如果按上述收費推算,將會使每噸化肥的運輸成本增加62.5美元,而這一成本無疑也會再次轉嫁給農民。
也就是說,美國農民不僅要承受出口成本增加,利潤縮小甚至出口受阻的風險,同時還要承受種植成本增加的風險,可以說是雙重打擊。
這也將使得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大大降低,而全球進口商們則會想辦法去尋找其他替代,這意味著美國的農產品正在變“貴”,同時也在變“廢”。
可這又能怪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