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羅斯媒體密集轉述韓媒報道,指出韓國汽車品牌現代起亞正準備重返俄羅斯市場。
隨著地緣政治格局出現微妙變化,韓國工業巨頭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正悄然啟動重返俄羅斯市場的戰略推演。據多方信源證實,這家擁有現代、起亞兩大汽車品牌,并涵蓋零部件制造、鋼鐵生產的跨國集團,已開始評估恢復在俄業務的可行性方案。
01.戰略籌碼:1萬盧布工廠與兩年回購窗口
核心博弈點聚焦于圣彼得堡工廠的歸屬權。2023年12月,現代以象征性1萬盧布(約合人民幣780元)將這座年產能23萬輛的制造基地出售給俄羅斯AGR控股,但合同嵌入了關鍵條款——韓國人保留至2025年底的回購選擇權。行業分析師指出,此舉實為“戰略性撤退”,既規避了西方制裁風險,又為重返埋下伏筆。
最新動態顯示,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與現代制鐵(Hyundai Steel)已通過招聘平臺發布圣彼得堡技術崗位,這被視為重建供應鏈的前奏。與此同時,起亞經銷商網絡正進行“靜默維護”,部分展廳雖改掛俄羅斯本土品牌Solaris標識,但硬件設施仍保留韓系標準。
02.市場方程式:1.4億人口樞紐VS中國品牌攻勢
《韓國時報》在獨家報道中揭示了現代決策層的深層焦慮:盡管2021年現代-起亞聯盟以16.3%市占率稱霸俄羅斯車市(現代售出171,811輛,起亞售出151,235輛),但2022年撤離后的市場真空正被中國車企快速填充。據歐洲商業協會數據,2023年中國品牌在俄銷量同比激增287%,中國頭部國產品牌已占據32%市場份額。
“俄羅斯不僅是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更是連接歐亞大陸的物流中樞,”首爾國立大學地緣經濟研究所金明教授分析稱,“失去這個支點,韓國工業在應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關稅壁壘時將失去重要緩沖帶。”值得注意的是,韓俄雙邊貿易在制裁背景下仍保持韌性——2023年1-10月貿易額達127億美元,其中韓國對俄出口半導體制造設備同比增長41%。
03.產業多米諾:三星-LG同步啟動回歸預案
三星電子2024年在俄營銷預算同比增加300%,重點布局家電與移動設備;LG電子莫斯科工廠已重啟70%產能,主要生產高端OLED電視與商用顯示屏;韓國貿易保險公司(K-Sure)也悄然恢復對俄出口信用擔保,首批額度達5億美元。
04.官方博弈:否認聲明背后的戰略模糊
面對詢問,現代汽車集團發言人重申“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聲明措辭從2月的“無重返計劃”轉變為“密切關注局勢演變”。莫斯科汽車產業研究院專家彼得羅夫指出:“這種語義轉換與俄美在維也納的秘密接觸同步,現代顯然在等待制裁松動的明確信號。”
值得玩味的是,俄羅斯工貿部近日將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15%下調至10%,并承諾為本土化生產企業提供15%成本補貼。分析認為,這些政策調整精準對應現代IONIQ系列與起亞EV6的規格參數,為韓系電動車登陸鋪設紅毯。
總結:
當中國車企在伏爾加河畔高歌猛進時,韓國工業巨頭絕不甘心缺席這場歐亞大陸的財富盛宴。中國車企在一窮二白的俄羅斯市場上,通過三年深耕,好不容易在當地建立起的產業鏈、培訓出的產業工人,卻被后來者占了便宜。這種“中國鋪路,韓國開車”的“寄生現象”,恰是韓國財閥全球戰略的精髓:永遠在制裁縫隙中精準卡位,永遠讓開拓者承擔試錯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