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總統是在就烏美新版礦產協議草案在媒體那里產生極大爭議時表明對美國軍援債務問題的態度,按照幾家左媒,例如《紐約時報》報道:
該協議要求烏克蘭將礦產、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收益的50%注入一個由美國主導的“重建投資基金”,而美國對該基金的收入分配擁有否決權,并優先于烏克蘭獲取特許權使用費。此外,協議還涉及與開采烏克蘭國家資源有關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加工廠、港口、管道、鐵路、公路等。
這家反川媒體稱,川普政府的新版礦產協議標志著川普政府試圖以調解停火為條件,控制烏克蘭的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項目。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已收到該協議的草案,但仍在“謹慎研究”,他強調,烏克蘭不會接受任何損害其主權的條款。
“我們不會簽署任何損害烏克蘭利益的協議,” “我們感謝美國提供的支持,但這種支持不應以犧牲烏克蘭的主權和資源為代價。”
“烏克蘭憲法明確規定,我們的路線是向歐盟邁進......有非常重要的改革和相應的步驟。沒有可能危及...烏克蘭加入歐盟是可以接受的?!?/p>
澤連斯基這個說法,似乎證實了這個新版礦產協議相比2月28日那個本該簽署的版本,對烏克蘭更加苛刻,當然,澤連斯基對礦產協議的表態,也吸取了此前白宮爆吵后的教訓,沒有在媒體的公開面前批駁川普政府,但總體上,依然通過媒體放風來施壓川普政府讓步。
英國《泰晤士報》稱這份協議是“確信烏克蘭的軟弱、蔑視澤連斯基總統、并對拜登政府向基輔提供的數十億美元援助感到憤怒的川普,決心要收回所有這些援助(指此前美國提供的援助),甚至更多?!?/p>
這家媒體稱,“基輔官方已譴責美國在礦產資源問題上的要求“,認為這將“加深烏克蘭對華盛頓的依賴,幾乎使該國淪為附庸國”。
因為戰時期間烏克蘭對主權問題的敏感性,這些左派媒體的這種報道,無疑會對澤連斯基在和美國簽署這份協議時,形成一種簽了就是喪權辱國的壓力,而烏克蘭的一位國會議員也直言不會通過這份協議。
也就是說,現在的礦產協議澤連斯基沒有否認簽,但要以加入歐盟為前提,如果有不符合這個前提,烏克蘭不會簽署。當然,澤連斯基拿歐盟說事,其實是一個借口,因為2月28日簽的那個礦產協議,那是他去年9月份主動向美國兩黨候選人提出的,他就應該知道,那個在他看來屬于喪權辱國的條約,其實就是深度綁定和美國的經濟合作,形成對俄羅斯的威懾。
現在,川普政府已經挑明以歐盟為敵,歐盟的存在就是為了搞垮美國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作為烏克蘭總統,他明確在美國和歐盟二選一,這確實是個難以化解的難題。
這其實表明,澤連斯基總統已經明確了站隊,那就是,在歐盟和美國二選一的話,那將選擇歐盟??雌饋恚F在皮球回到了歐盟那里。
當然,從澤連斯基個人角度,我能理解他對歐盟的相信,畢竟,歐盟給了他太多的掌聲和舞臺,動輒各種峰會的C位,那對他個人而言,確實是盛情難卻。
不過,我認為,烏克蘭目前最優先級別的事項,是先考慮如何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最不壞的局面,很明顯,這個局面歐盟給不了,英國給不了,德法給不了,那些堅稱離開美國的援助烏克蘭用拳頭也能戰斗的挺烏者也給不了,只有川普能給,至于說川普不代表美國云云,我只能說,烏克蘭不能甩開川普從美國得到任何有效支撐這場戰爭的任何經濟軍事援助。
很明顯,澤連斯基總統現在的選擇,和烏克蘭現實需求是事實的脫節。當然,既然是協議草案,在簽署前肯定互相有討價還價,直到互相滿意,我最大的祝愿是,千萬不要再重蹈2月28日那一幕的覆轍,雖然澤連斯基本人賺到了無限的英雄名聲,但對烏克蘭國家而言,那不啻于一場災難,但對川普而言,沒有任何損失,相反還通過那一幕直播,讓他的支持者看到了川普希望他們看到的一幕。而烏美目前的關系而言,已經無法再承受這一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