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烏克蘭方面多次出動無人艇,對克里米亞地區相關設施和黑海的俄方目標進行打擊。最受關注的一次就是克里米亞大橋再度遇襲事件:在遭到兩艘烏克蘭無人艇襲擊后,大橋四條公路車道中的兩條嚴重受損。除了外界已經熟知的無人機攻防戰外,無人艇作為新的反介入作戰力量,也首次被大規模應用。不過,無人艇大規模應用于沖突才剛剛開始,在技術、作戰體系、道德倫理和風險管控等方面仍存在瓶頸,而俄烏在無人艇攻防戰中表現出的能力不宜過度夸大。
然而,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已經被俄軍掌握。俄軍早已經察覺到烏克蘭方面的異動,并對黑海海域實施了嚴密監控。憑借著先進的偵察設備、遍布海域的聲吶系統和空中警戒力量,俄軍清晰地捕捉到了這支烏軍快艇編隊的身影,并將他們的位置和行動軌跡實時掌握。這并不是簡單的技術優勢,而是俄軍長期以來對黑海海域的控制和對潛在威脅的預判,使得他們在第一時間就鎖定了烏軍的行動。
俄羅斯黑海艦隊軍艦摧毀了烏克蘭的水面無人艇(資料圖)
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執念,可以說是其軍事戰略的核心之一。自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以來,烏克蘭一直將其視為“被占領的領土”。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更是加大了對克里米亞的軍事壓力。從襲擊克里米亞大橋到利用無人機進行遠程打擊,烏克蘭試圖通過一系列行動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控制力。這次行動的目標,是通過快速突襲突破俄羅斯的海上防線,為下一步的地面行動創造條件。這種高風險的策略,本質上是一場“豪賭”。
據悉,烏軍出動了4艘軍用快艇,搭載著約80名士兵,趁著夜色的掩護,向克里米亞發起了突襲,妄圖一舉突破俄軍的堅固防線。這些快艇原本計劃直奔克里米亞的塔爾漢庫特角,可他們萬萬沒想到,俄黑海艦隊的反應速度如此之快,瞬間將烏軍的美夢擊得粉碎。蘇-30戰機和蘇-24戰斗轟炸機火速趕來,對烏軍的美制軍用快艇發起了致命的精確打擊。在反艦導彈和重磅炸彈的轟鳴聲中,烏軍的快艇瞬間被火海吞噬,船上的官兵遭遇了滅頂之災,傷亡慘重,無一生還。
烏克蘭軍用快艇(資料圖)
俄羅斯空軍部署的蘇-24戰斗轟炸機和蘇-30多用途戰斗機展現顯著優勢。蘇-24作為俄軍主力戰術轟炸機,配備先進的導航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蘇-30戰機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搭載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可同時跟蹤多個空中和海面目標。烏方使用的美制軍用快艇雖具備較高機動性,但在防空能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款快艇最大航速可達45節,續航能力約400海里,但其輕型裝甲難以抵御現代化戰機的精確打擊。在缺乏有效防空火力掩護的情況下,這類快艇在面對現代化戰機時極易遭受重創。
在經歷了這次打擊后,烏克蘭的態度并未軟化。相反,他們加大了對克里米亞的軍事威脅。他們繼續計劃各種軍事行動,包括摧毀克里米亞大橋、實施搶灘登陸、滲透、破壞和制造混亂等。這樣的行動計劃,無疑將使黑海地區的局勢進一步緊張。但俗語有云:“不到黃河心不死。”烏克蘭似乎決心將這場對抗進行到底,而俄羅斯則做好了應對的準備。這場戰斗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對決,更是涉及到復雜的地緣政治利益的博弈。黑海的局勢持續緊張,未來的走向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資料圖)
烏克蘭此次突襲行動的策劃與實施,離不開西方國家的支持與援助。隨著美國、英國、法國及德國等西方國家逐漸放寬對烏克蘭使用致命性武器或遠程武器的限制,烏克蘭在軍事裝備與戰術手段上得到了顯著提升。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支持烏克蘭不僅是對其盟友的一種承諾與責任,更是其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維護自身利益與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這種支持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風險與挑戰。一旦沖突失控或升級至全面沖突狀態,將對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穩定造成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