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公子
太可怕了,我們醫保卡里的救命錢,正在被一群貪婪的蛀蟲瘋狂吞噬!
你也許見過這樣的場面——醫院圍墻貼著各式各樣的小卡片,上面要么寫著“醫保取現”,要么寫著“高價收藥”。
到底怎么回事呢?近日,有記者揭開藥販子、藥店、互聯網醫院三方勾結內幕。實際上,這不是街頭牛皮癬廣告,而是一場針對14億人救命錢的集體搶劫。
記者暗訪發現,在武漢市第三醫院門口,藥販子張某掏出一張手寫“武生球蛋白820x9”的紙條,指揮參保人進入藥房,購買9盒免疫球蛋白。
參保人走進馬應龍大藥房,不到十分鐘就用醫保卡刷出7380元的藥品,當場從藥販子手里換回4428元現金。
免疫球蛋白是處方藥,而國家有明文規定,處方藥必須憑醫生處方購買,很顯然,參保人根本沒有醫生處方。
可藥店銷售員卻仿佛有什么默契似的,在看見參保人手上那張毫無醫學依據的紙條后,開始熟練地在互聯網醫院上偽造電子處方,連患者名字都懶得核對,1分鐘不要就能出處方。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武漢多家三甲醫院門口上演,藥販子們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圍堵著每一個路過的參保人。
講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明白這幫人在干什么了,在這條黑色產業鏈上,所有人齊心協作,把手一同伸進了醫保口袋。
藥販子是“掏口袋的手”。他們用六折價格回收藥品,轉頭以市場價九折賣給地下藥商。一支820元的免疫球蛋白,過一道手就能凈賺200元。
更可怕的是,這些藥往往被篡改有效期、批號,甚至用真藥盒裝假藥。2023年湖南就發生過患者注射篡改批號的免疫球蛋白后器官衰竭的案例——這不是生意,是謀殺。
藥店是“遞刀子的幫兇”。藥房銷售業有KPI考核,完成20萬月銷售額,獎金2000元,完不成,倒扣工資。于是銷售員們主動聯系藥販子,殷殷叮囑“有人要套現就帶過來。”
為了躲避監管,店員不僅會教參保人把12盒藥分三次刷:1盒、5盒、6盒,還回貼心提醒“別在同一家店刷太多”。
互聯網醫院是“偽造通行證的騙子”。成都成華東升醫院富頓互聯網醫院,承包了這條黑鏈的“技術環節”,藥店每年交600元,就能在他們的網頁上無限量開具電子處方。
記者親眼看見:店員在APP上隨便勾選“重癥肌無力”,1分鐘后就拿到合法處方。面對質問,負責人李某毫不遮掩:“怎么可能經得起查?大家都是混口飯吃。”
這場骯臟交易帶來的惡果,最終要由全體老百姓買單。正所謂螞蟻啃堤,五年必潰,武漢某藥店單月套現50萬元,全市上千家藥店若集體效仿,一年就能掏空6億醫保基金。
被藥販子收走的藥品,篡改批號后會重新流入市場。糖尿病患者可能買到失效的胰島素,癌癥患者可能注射假靶向藥,這些要命的假藥,最終都流進了最無助的患者手里。
而那些為解燃眉之急選擇套現的人,等真患上重病時,只能對著空蕩蕩的醫保賬戶悔恨痛哭,深刻體會什么叫“今天占的便宜,明天要用命來還”。
救命錢,必須回到救命的位置。要治理亂象,不能只靠抓幾個藥販子。藥店把銷售指標凌駕于醫德之上,互聯網醫院把處方權當成搖錢樹,監管部門各管一攤難以形成合力,這些才是病灶所在。
必須給藥店套上“緊箍咒”,誰敢配合套現直接吊銷執照;要把賣處方的醫院連根拔起,院長醫生統統追責;更要打通醫保、公安、藥監的數據壁壘,讓異常購藥記錄無處遁形。
要知道,今天縱容一個小廣告,明天就可能有一個家庭因醫保而破碎。當藥販子囂張地在醫院門口數錢時,我們不能再沉默——
因為下一個被掏空救命錢的,可能就是我們的父母、孩子,或是躺在病床上的自己。
14億人的保命錢,絕不允許成為黑心人的ATM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